不知是不是因为从事的工作一直与孩子为伴,我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己已经38岁,就这样懵懵懂懂地闯进了中年。
此时的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作“人到中年”:双方老人年过七旬,时不时头疼脑热;老公在外地工作,每个月只能回来一次;单位工作多、压力大,常常是五加二、白加黑;孩子刚刚上了小学,作业、课外班,弄得我团团转……生活、工作就这样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几乎要将我淹没。
一度,我也曾濒临崩溃。我常常很焦虑,很想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做到极致,却又常常力不从心,分身乏术。最重要的是,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我觉得自己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和动力,只剩下了浑浑噩噩。
一次,高中同学聚会,大家纷纷谈到了自己这个阶段的困惑与矛盾,大致相同,都在或多或少地拧巴着。大家笑称,我们正在面对中年危机。每个人采取的解决方法不尽相同,一位博士女同学选择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工作,让人惋惜;一位男同学选择了创业,展开了自己事业的第二春,令人羡慕。而我,该何去何从?
突然有一天,我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想起了她临终之前眼角的那一滴泪。
那是29年前的暑假,妈妈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已经与病魔战斗了整整三个月,就在幼小的我觉得她渐渐就要好起来时,一天傍晚,家里突然接到了医院打来的电话。当我被大人带到她的病床前时,妈妈已经弥留。听到我的呼唤,她只能用仅余的意识抖一抖她的左脚,从眼角流下了一滴晶莹的泪。她就这样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她的女儿,这滴泪就这样藏在了一个9岁孩子的心上。
想起这些,我的内心充满自责。我的妈妈,三岁就失去了自己的妈妈,只身从上海到了云南,一个初中文化程度的人通过自学从会计成为厂长,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虽然,她只陪伴了我9年,但她对我的影响直到如今。在我的眼中,她坚强、自信、独立,在没有她的那么多日子里,我就是照着她的样子在认真地生活着。
现在,我也成为一个妈妈,有了一个如同当年的自己一般大小的女儿。我就要这样颓然地度过自己的中年,只能在工作和生活之间选择其一,然后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女儿身上吗?当然,不。
我还是要做我自己,做好我自己,就像我的妈妈引导我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引导女儿成为坚强、自信、独立的人,具有健全人格,内心阳光,积极面对人生中的坎坷与风雨。即便她不能成为世俗眼中的成功人士,也能成为她自己。而我,必须先让自己做出改变。
首先,我调整心态,坦然接受现实赋予我的种种,想清楚自己能做什么,能够做到哪一步。不再勉强自己,不再为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而自我折磨和消耗。
然后,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划定了界限,更好地统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努力不互相扰乱。在工作中,我更加积极、投入,把控好时间,提升效率,更好地与团队密切合作;在生活中,做到精与简,不盲从,不跟风,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来面对亲人。渐渐地,我从混沌的状态中走了出来,内心更加平和,也能够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整个家庭的氛围也越来越好,孩子健康阳光。虽然偶尔也会开开倒车,但我还是会很快扭转过来。
在我看来,其实破解中年危机,最本质还是一个寻找自我、接受自我、与自我和解的过程。想清楚了,就勇敢地去面对和改变吧。
十日谈
人到中年
责编:殷健灵
从按部就班到自主创业,实现了怎样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