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频繁遭受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啸袭击。2004年印度洋海啸波及东南亚及非洲东部多个国家,共造成20多万人死亡,印尼就是受创最重的国家之一。为何海啸又一次在印尼造成灾难性后果?专家认为,这主要与海啸预警系统失灵、受灾城市地形特殊相关。另外,这次海啸的成因也不同寻常。
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印尼曾建设一套由22个浮标组成的海啸监测和预警网络。这些浮标与海底传感器相连,可监测微小的压力变化,从而发出海啸预警。但印尼国家抗灾署发言人苏托波·普沃·努格罗霍在灾后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些海啸监测浮标自2012年以来“已经没有一个在运行”。
在这次事件中,印尼气象、气候与地球物理局在发布海啸警报34分钟之后就解除警报,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大量批评。印尼气象、气候与地球物理局辩解说,他们遵循的是标准操作程序,根据潮位计记录,海平面变化“并不显著”,所以他们决定解除警报。
本次受灾最严重的是距离震中约80公里的帕卢市。海啸来袭时,很多人正在帕卢海滩上参加节日活动。“由于缺乏警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威胁,依然在海滩上继续活动。”印尼国家抗灾署发言人苏托波说。
有专家认为,帕卢市所处地理位置和特殊地形助长了海啸的“杀伤力”,是导致伤亡惨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帕卢位于海口,两边高、中间低,就像一个喇叭口,对海啸有明显放大作用,从而导致了出人意料的灾难性结果。”美国《地震研究快报》主编、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彭志刚如是说。
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在帕卢附近海域掀起高达6米的海浪。彭志刚说:“部分地震学者猜想是主震引起了一次海底滑坡的次生灾害,正是这种突然的海底运动引发了巨大海啸。但这只是一种猜想,还需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