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0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三庚与言菊朋
施之昊
  ◆ 施之昊

  我国之三大国粹(书法、京剧、中医),精通其中一门,则很容易就能旁通其余。篆刻艺术与书法艺术异曲同工,自然也能与京剧相通。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的是继承,正如近代书画大师谢稚柳先生所言“借鉴愈深则创作愈精”。晚清大篆刻家徐三庚与民国京剧大师言菊朋都是这样走向成功的。

  徐三庚(1826—1890)的篆刻先宗浙派,我们在其早年作品中能够明显地找到浙派的痕迹。之后他吸收了邓石如之圆浑,印风为之一变,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面貌,遂成一代宗师。在徐所在的年代,浙派篆刻正风靡一时,几乎成为每一位篆刻家的“必修课”。以致齐白石在学习篆刻时还说“印见丁黄始入门”。“丁黄”即是浙派的两位代表人物丁敬与黄易。

  言菊朋(1890—1942)的京剧艺术宗谭(鑫培),几乎成为当时学谭正宗。在大量的唱腔中言能做到与谭酷似,以至于当时有听众称言的唱腔为“言派”时,言则矢口否认自己有流派,说他唱的就是谭派。言在晚年喜唱《让徐州》《白帝城》等戏,其中《让徐州》一下子火了起来,一句“未开言,不由人,珠泪滚滚”不知倾倒了多少戏迷。

  徐三庚与言菊朋同是经典的守卫者,在继承经典上不遗余力。同时他们都能在经典中自出机轴,在艺坛赢得一席之地。这或许是所有艺术大师成功的共同路径。

  艺术的学习在于把握“度”,过犹不及。这一点在学习徐三庚印风与学习言派唱腔中表现得特别凸出。徐氏篆刻有些作品搔首弄姿、矫揉造作,出现的艺术效果偏离了典雅的范畴,学者必须警惕。言氏唱腔有些和徐氏篆刻有着惊人的酷似之处。在跌宕起伏、一字三叹中过于追求艺术表现力,言氏这样的处理,就如同坐过山车,不是每个人都爱好的。

  基于上述原因,篆刻之丁黄或为“先进典范”,学者往往能够吸收其精髓,助力自己的艺术。同样地,京剧之谭(鑫培)、余(叔岩)也能够成就不少艺术家,成为他们学艺的“先进典范”。反观徐三庚之篆刻与言菊朋之唱腔,传灯者寡,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体育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0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14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16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好听是评判音乐的唯一标准吗?
一封百万美元的信
徐三庚与言菊朋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A13徐三庚与言菊朋 2018-10-07 2 2018年10月0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