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大为美是西方的审美,隐忍而不失优雅的性感才是东方的审美。很欣赏巴西名模吉赛尔·邦臣,她是东西方气质融通的尤物,拥有完美胸型和身材,不经意间就将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变成她个人告别演出的秀场,强悍气场如她,方能驾驭。
她虽拥有美胸,却并非肉弹。事实上如今阅历略深层面略高的男人,也并不欣赏丰乳肥臀的肉弹格局。纤长匀称、精致懂事的女人,才是他们眼中的尤物,他们对胸的净重、毛重、空间感、形状和质感,都有着隐秘的衡量。
玉婆伊丽莎白·泰勒的价值几乎全部由外在美获得,她骨肉匀停,胸臀紧实饱满,中年以前,她就是美本身,无需归类与加持,展现出某种强大的生命活性。上世纪50年代,她的胸被视作传世奇珍,到70年代更加波澜壮阔,却在影评人眼里显油腻了。但总而言之,泰勒赶上了影迷长情的慢时代尾巴,一生恣情恣意,及时行乐,她有足够的资本只为愉悦自己而活。
我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女体雕像,丰乳肥臀,焕发原始生命力。《汉杂事秘辛》里描写东汉皇后选美,极尽笔墨写颜值、身段、秀发乃至声音,而对胸部就是“胸乳菽发”一语带过,显然汉代对女性美的标准,胸并不占重要地位,且以小为美。唐朝博大而开放,女性丰腴的身材和低胸的着装,足以鉴出唐朝男性整体心态的自信豁达。据说唐朝太医曾发明一道秘制健胸粥品,在月事结束后第四天开始食用,连续食用十天左右即可见效。然而从宋朝到明清直至民国初年,男性深感压抑,不再自信,某些负面能量转嫁到女性身上,将其渐渐束缚成窄肩、平胸、纤足形象。束胸使女性美的性征备受压制,不但不美而且使社会失了很多兴趣。男权社会,胸部的文化意义不受女性自己界定与主导,女性的价值高低取决于男性的生理和美学需求。
近百年来,胸部审美的时尚变迁,让曲线美得以充分释放。如今,无论中西,成年男女都已不再片面追求罩杯大小,开始真正关注胸型与体型、气质的适配。自然、匀称、健康才是胸部审美的前提,正所谓高级美。
近日重读郁达夫作品,发现他的情爱心理与蒲松龄有神似之处:淡化灵与诗意色彩,强化肉的气息和欲的冲动,却又无法以荷尔蒙的外向扩张来减轻内在痛苦,于是对女体的某些露骨描述成为他某种情感畸形的表现。其实男人天生具有孩性,对世界永远充满好奇,大到宇宙,小到女人胸。而他们所欣赏的女性高级性格,也如她的胸部一样充满了质感、弹性与神秘。至于男人的胸,从肉体角度似乎无多大意义,更重要的是其精神意义: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