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
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30年前,土地批租在沪“破冰”
~~~新民晚报见证土地资源配置走向市场化
第10万艘次船舶“亲吻”洋山港
~~~新民晚报见证土地资源配置走向市场化
沪餐饮业备战“舌尖上的进博会”
~~~新民晚报见证土地资源配置走向市场化
八个迎宾花瓶 喜迎八方来客
~~~新民晚报见证土地资源配置走向市场化
特朗普的“烫手山芋”
~~~新民晚报见证土地资源配置走向市场化
“外滩标准” 将走向全球
~~~新民晚报见证土地资源配置走向市场化
红色的至尊者 温柔的终结者
~~~新民晚报见证土地资源配置走向市场化
从新开河码头 到上海火车站
~~~新民晚报见证土地资源配置走向市场化
“老大难”小区 “贼骨头”大减
~~~新民晚报见证土地资源配置走向市场化
报头
~~~新民晚报见证土地资源配置走向市场化
新民报系媒体:
新民网
|
新民晚报
|
社区版
|
家庭周刊
业主周刊
街镇报系列
天平家园
鹤翔航头
朱家角
今日九星
科瑞专刊
古镇泗泾
今日张江
大学版
|
新民周刊
|
美国版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30年前,土地批租在沪“破冰”
新民晚报见证土地资源配置走向市场化
1988年7月8日新民晚报头版报道《本市首次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其中有几个数字格外抢眼:人民币10416万元,50年的土地使用权。上海由此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第一个按照国际标准开展土地批租的城市。
当年的地块原址上建成的太阳广场,今天在虹桥已经不是很显眼,但是批租制度的“破冰”,拉开了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
>>>详见第2版·要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30年前,土地批租在沪“破冰”
第10万艘次船舶“亲吻”洋山港
沪餐饮业备战“舌尖上的进博会”
八个迎宾花瓶 喜迎八方来客
特朗普的“烫手山芋”
“外滩标准” 将走向全球
红色的至尊者 温柔的终结者
从新开河码头 到上海火车站
“老大难”小区 “贼骨头”大减
报头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新民晚报
一版要闻
A01
30年前,土地批租在沪“破冰”
2018-10-14
2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