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云:“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元代画家赵孟頫根据李白的这首诗,画了一幅《秋色老梧桐图》。
到了明代,画家蓝瑛看到赵孟頫的这幅画,模拟了一幅《秋色梧桐图》,如今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上,一只黑头蜡嘴鸟栖息在倒垂的梧桐枝上,梧桐果结在一片片船形的黄叶上,枫树一枝用来搭配,枫叶如丹。
题识云:“甲午销夏龙泓,时同涛庵老社长兄清言河朔之饮旬余。晓凉过雨,遂拟赵松雪秋色老梧桐画以志,并乞教云。蓝瑛。”赵孟頫,别名赵松雪、赵荣禄等。图上有乾隆帝题款:“法传赵荣禄,神是李青莲。更忆梅花石,曾逢德寿边。己卯秋日御题。”作为文化,秋色在传承。
1922年,画家赵云壑绘《东篱秋色图》,几株红菊伴几株黄菊生长在奇石旁,题识云:“柴桑有佳种,移植秋涧滨。花开黄金色,莫谓山家贫。今非义熙年,谁带漉酒巾。寒香采盈把,欲赠无幽人。壬戌岁中秋节,赵云鹤客沪。”
题画诗中的柴桑、家贫、义熙年、漉酒巾等都在暗指陶渊明。赵云壑另有一首《题东篱秋色图》诗云:“一片秋容媚彩霞,雁来红叶间黄花,若教添个东篱客,便是当年处士家。”“采菊东篱下”,是秋色里浓墨重彩的一笔。
宋代范仲淹《苏幕遮》词云:“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由秋色引出乡思。
李苦禅82岁那年画了幅《秋色图》,一棵白菜用线捆着,旁边有三个菌菇、两只螃蟹。中秋的饭桌上,熟了的螃蟹红红的,最有秋色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