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届艺术节,我在开幕式当旗手
黄豆豆 史佳林

扫一扫看更多精彩访谈

  黄豆豆

  在世界舞台上交流得越多,黄豆豆越深深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强大。

  问:您还记得第一次参加艺术节的时候吗?

  黄豆豆:第一次是开幕式演出,记忆中是在当时的万体馆。那一年我们团的参演剧目是《苏武》,那是我第一次担任舞剧主角。因为太年轻了,又认真又兴奋,结果刚演到第二场出事了,把膝盖弄折了。还有两场能不能演?内心很挣扎。有点怪自己怎么这么没经验;年少气盛,一定要演掉。当时联系了瑞金医院,演完在舞台上告别,下了舞台,登上手术台,整个膝盖做了手术。之后很长时间生活在轮椅上。后来听了上海芭蕾舞团老前辈的建议,尝试芭蕾舞的训练方法。练了大半年,真的恢复了!

  问:听说您在第一届开幕式上还担任了特殊角色?

  黄豆豆:有个升旗仪式。记得是我和廖昌永两个人,一个搞舞蹈的,一个搞声乐的,乐感应该挺不错的,但还是有点紧张,算着音乐节奏,刚好在音乐最后把旗子升到顶。我们把自己的专业和特长都用上了。

  问:您也参加过许多其他国家的艺术节,感觉有什么不一样?这20年,艺术节本身又有什么变化?

  黄豆豆:上海国际艺术节一方面比较年轻,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年轻,所以特别有活力,有青春朝气,有很多创新的东西在做,而且越来越丰富。记得我们刚开始的时候,还仅仅是演出,现在有很多板块:户外板块,跟群众方面互动的板块等。几年前又推出了“扶青计划”。艺术节不再仅仅是属于国际上已经很知名的那些大团或者艺术家,它也支持那些特别有梦想有才华、但缺少好平台展示的年轻文艺工作者。今年又推出了一个新的扶青制度,我们这些导师要负责这个节目从创意到排练到呈现的全过程。

  问:您今年扶的是什么青?

  黄豆豆:是一个现代舞作品。创作者代表着八五到九零之间这一代年轻人,思想非常新锐,又能够代表像在北上广这样一线城市里的年轻人,在忙碌的生活中还保持着自己对待艺术的初衷。

  问:今天我们看到社会大众的舞蹈基础比20年前强很多。特别是在一些上海比较新潮的地方,比如说徐汇滨江、一些广场,好多年轻人也参加跳舞了。

  黄豆豆:确实是,现在群众基础特别好。20年前一提舞蹈,大家要么想到离生活很远的王子、公主、天鹅,要么就是舞厅里的舞蹈。随着这么长时间政府对文化的重视、对群众文化的关注,还有上海国际艺术节这样的平台,一年年看到了很多最高水准的作品以后,整个城市的文化素养在提升,艺术审美也在提升。我想艺术最可贵就在这一点,它不是今天撒种子,明天就能收获,是要几十年如一日,甚至是通过百年的传承,突然有一天就能感受到那种强大的力量。

  问:今年正好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像您这样的艺术家。

  黄豆豆:改革开放让我们看到了全世界的舞蹈,不同舞种的优势在哪。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更自信了。当与世界不同的舞种、舞蹈团同步对话交流时,我们发现自己身上中国传统舞蹈的那种文化上的强大,是别的舞种、舞蹈团达不到的。所以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更有自信,对自己的舞种有自信。(史佳林整理)

  十日谈

  艺术对话

  责编:郭影

  对话茅善玉:沪剧跟着上海一起进步。明请看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跨国企业与开放的上海共成长
   第A05版:专版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0版:都市小区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第20届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专版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ZF01版:中缝4-21
知道自己要什么
煮芋
听谷村新司唱歌
放 心
栖 云
私家花园(油画)
“窗口”的选择
旅途诗草两章
首届艺术节,我在开幕式当旗手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首届艺术节,我在开幕式当旗手 2018-10-25 2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