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新质押数据说明了什么?
应健中
  当下股市从上到下都认识到了股权质押对股市的伤害,化解和防范股权质押的风险,需要从技术上和经济上乃至行政手段上采取各种措施,当然还需要以时间换取空间,细水长流地逐渐解决问题。

  本周披露了当下股权质押的最新数据,这些数据对投资者研判后市还是有相当大作用的,从这些数据中,似乎可以看出当下股权质押的端倪。

  首先,股权质押的总规模有所减小,且三成为非流通股。至本周,股权质押的总市值为4.42万亿元。一个月前这个数据是6万亿元,减少近1.6万亿元,当然这种减少是以股市暴跌为代价的。这其中1.39万亿元为非流通股,占比31.46%。这数据说明上市公司大股东融资圈钱十分心切,这非流通股即便跌进平仓线也无法平仓,看似增加了股市的稳定因素,但换个角度而言,还有68.54%的质押股是流通股呀,总额也还有3.03万亿元。

  其次,股权质押的信息渐渐清晰,但还是一个并不完整的数据。原因在于:其一,信息披露分散且不完整,对股权质押有的披露,有的不披露,规则上未做到所有质押强制披露,而且信息散乱,几乎没有权威统计;其二,信息缺乏专业的数据,股权质押专业性很强,例如:市值计算、质押率、警戒线、平仓线、质押市值计算的时点标准、融资利率、融资时间……等,缺乏这些基本数据就很难对全局进行把握;其三,追加担保物,可以是股票,也可以现金、不动产和其他资产,这方面似乎没有相应的规则。

  再次,化解风险的难度依然不可小觑。从去年开始,股权质押野蛮生长,至今有141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将手中全部股权向金融机构融资质押,有497家80%进行质押,有1203家公司半数质押,如此大规模的甩锅行为,管理层似乎长期以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今年以来,当股权质押风险初露之时,管市场的一次次告知公众:“股权质押风险可控”,直到上周股市如“多米诺骨牌效应”大幅度漫延,才开始仓促应对。

  三年前股市大起大落之时,对场外配资、伞形信托之类的杠杆摸不透、搞不清,而今年对股权质押依然摸不透、搞不清,才会出现这样大规模的抛压。到现在为止,很多人还认为质押股平仓是打爆了上市公司,错矣,这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早就拿到真金白银了,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将风险甩给了金融机构。

  现在管理层对接受了一肚子股票筹码的金融机构要求,不造成股价的异常波动,但实际操作上难度还是很大的,用行政命令不平仓,一旦跌破平仓线,损兵折将的最终接盘者还是这些金融机构,从业务量规模排队来看,接进一肚子货的是券商、银行、信托……有意思的是,券商规模越大,吃进的规模越多,而热衷于股权质押的基本上是中小银行,大银行似乎对此业务不屑一顾。

  股权质押的毒瘤不清除,市场还会不安宁的,最好的方法是股市涨上去,让那些质押股远离平仓线和警戒线,然后融资到期后让那些大股东解除质押,拿钱出来还本付息,唯有这样才能让市场安稳下来。对投资者而言,回避那些高比例质押股仍然是当务之急。

  应健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共享进博会
   第A05版:共享进博会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公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家装专版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广告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最新质押数据说明了什么?
A股绝地反弹的 分析和展望
随大流与看主流
征稿启事
广告
新民晚报理念分享/新民财经A18最新质押数据说明了什么? 2018-10-27 2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