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出品”鼓舞文化自信
朱光
  □ 朱光

  上海,历来是戏曲码头、戏曲重镇。当年,越剧,在上海发祥,形成“越剧十姐妹”的辉煌时代;梅兰芳,从上海启航赴美演出轰动百老汇,刷新艺坛对表演体系的认识——原来,除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之外,还有梅兰芳领衔的京剧表演体系……如今,上海率先以3D电影的方式再现传统戏曲魅力,连年来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各类奖项。“上海出品”,让传承600多年,以京昆为代表的戏曲电影,以别致、新鲜的创意,赢得世界瞩目和掌声。“上海出品”也挖掘了“上海文化”的特质,凸显了“上海制造”的高度,鼓舞了文化自信。

  此次为《景阳钟》颁奖的嘉宾松浦晃一郎,曾是2001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他在巴黎首次公布世界级非遗名录,昆剧名列榜首。消息传来,大大鼓舞了中国戏曲界,激发了中国对非遗名录的全面重视,并成为如今点亮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的抓手。包括戏曲在内的非遗——亦即优秀传统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逐渐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复苏,并成为年轻人乃至孩子们的心头好。

  复苏,不仅仅意味着从历史中钩沉出来,融汇到衣食住行之中;还意味着如何运用当今科技手段,赋予其时代特征,完善时代带来的不适应。例如,戏曲院团巡演开销不少,在异地演出可能票房压力大,那么以拍摄成电影的方式,让其可以在海内外多次反复上映,电影票比戏票便宜,场次翻倍容易得多,成本可控。而且,以3D的方式,凸显、强化只有中国戏曲才有的脸谱、妆容、服饰、唱腔以及手眼身法步等数百年传统文化的结晶。这一令人赞叹的程式化舞台艺术,远比“功夫”“麻将”“美食”等以往为外国人熟知的中国文化标签,更为精美绝伦——而这,正是中国文化在舞台演艺方面的根基,也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之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共享进博会
   第A05版:共享进博会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公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家装专版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广告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81岁的绿茵守望者康信德
扫一扫添加新民体育、新民演艺微信公众号
“上海出品”鼓舞文化自信
追寻“红色足迹” 探秘“红色起点”
《景阳钟》东瀛引“金鹤”
新民晚报文体汇A07“上海出品”鼓舞文化自信 2018-10-27 2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