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诊疗泌尿疾病,关爱老年健康”公益活动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泌尿外科执行主任刘东明主任医师介绍,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这些部位生长的结石,被统称为泌尿系结石。其中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最多见,称为上尿路结石;膀胱和尿道结石称下尿路结石。
结石的病因一般有三大原因:继发疾病、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惯。疼痛和血尿是最常见的两大症状。刘东明主任医师特别指出,像输尿管结石,如果已经确诊存在肾积水,一定要引起注意。这种情况下,如果结石在输尿管中嵌顿完全,患者极有可能不会出现疼痛。但久而久之,肾功能会逐渐丧失。
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往往聚焦于如何排出结石以及怎样不长结石。刘东明主任医师指出,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结石,最重要的预防之道是多喝水。水能稀释尿液并防止高浓度的盐类及矿物质聚积成结石,大量饮水对几乎所有成分尿石都有防治作用。大量的饮水可以减少尿液中结晶的形成,也有助于把细小的结石冲出体外。至于每天的饮水量,成人应保持2.5升以上,排尿量在2升以上。而对于小儿来说,应保证每公斤体重饮水量80-100毫升。
除了多饮水以外,饮食也可以预防结石发生。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高钠、高蛋白的饮食。高动物蛋白质饮食不仅能增加尿钙和尿酸的浓度,还能降低柠檬酸盐水平和尿pH。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超过每公斤体重1-1.2克为宜。
根据不同结石成分,也可以进行饮食预防。例如尿酸结石,患者应忌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家禽皮、蘑菇、老火汤、海鲜等,限制嘌呤食物,减少外源性核蛋白。伴高尿酸尿症的草酸钙结石患者同样要避免高嘌呤饮食,建议炖汤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推荐每天食物中嘌呤的摄入量少于500毫克。
此外,不可忽视运动对结石的防治作用。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利于减少晶体结晶的形成,进而减少结石的产生。对于已经形成的结石,也有利于细小结石的排出。但要防止大量运动出汗导致的尿量减少。
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主要不适是腰疼,药物解痉、止痛,效果明显。结石小,无积水,可暂不予处理。多饮水,适当活动可以促进结石排出,可服用排石药物协助排石。一般情况下,6毫米以内的结石优先选择药物排石。
至于手术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选择。目前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具有微创化、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势。钬激光碎石相比传统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成功率更高,成为微创首选。
曹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泌尿外科) 本版图片 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