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会议一再拖堂 讨论没有茶歇
孙云 曹刚
  这是一场席卷上海滴水湖的全球最强头脑风暴。几乎每一位顶尖科学家的演讲都要在“倒计时5分钟”“倒计时0分钟”的一再提醒下,意犹未尽地戛然而止。对于这些代表全球顶尖智慧的“最强大脑”来说,能相遇在同一个跨领域、跨学科的论坛中,极为不易。尽管主持人语速飞快、议程一赶再赶,论坛时间仍不断“拖堂”。科学家们饿着肚子,全神贯注地沉浸在讨论中。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威廉·莫纳在会议开始前2天就赶到了上海临港,却婉拒了到酒店外面看看滴水湖的邀请,在房间内闭门不出,为接下来的演讲做足准备。显然,这场全亚洲有史以来最顶尖的脑力碰撞,让顶尖科学家们都格外重视。

  其实在论坛之前,这些顶尖科学家很多也素不相识,能有机会当面交流,都觉得难得。昨天下午,一位科学家身体略感不适,回房间稍事休息后,又重新回到会场。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是前一天晚上住在市区,且工作到深夜。但为了准时到现场听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的发言,第二天6时30分就起床了。

  许多科学家不约而同提到科研年轻化的重要性,台下听众颇有共鸣。

  诺贝尔奖得主亲自给幼儿园孩子上科学启蒙课?从幼儿园开始培养科学家?这两个看上去似乎不可能实现的问题,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谢赫特曼在以色列亲身实践了。早在5年前,他和同事们就开始在以色列的16所幼儿园推进科学启蒙教育项目,硬件设备堪比大学水准。

  丹·谢赫特曼表示,中国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希望也能把这个方式带到中国。这一想法与论坛举办地临港地区的教育发展模式不谋而合。临港结合区域内汇聚多所高校、高科技企业和博物馆的资源优势,面向中小学生开设儿童大学,孩子们可以在“临港大学堂”科创教育基地领略超越年龄界限的科学启蒙,从小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本报记者

  孙云 曹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第A05版:共享进博会
   第A06版:共享进博会
   第A07版:共享进博会
   第A08版:共享进博会
   第A09版:共享进博会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4版:公告
   第A15版:大虹桥专刊
   第A16版:大虹桥
   第A17版:大虹桥
   第A18版:大虹桥
   第A19版:中国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化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汽车周刊
   第A2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专题
   第A30版: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2版:广告
   第ZF01版:中缝4-29
于上海 遇见年轻 预见未来
路盲脑子“缺根筋”?诺奖夫妇:“别慌”
会议一再拖堂 讨论没有茶歇
新民晚报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A04会议一再拖堂 讨论没有茶歇 2018-10-31 2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