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本版列表新闻
《敖包相会》歌声朗 《茉莉花开》舞蹁跹~~~
《敖包相会》歌声朗 《茉莉花开》舞蹁跹~~~
《敖包相会》歌声朗 《茉莉花开》舞蹁跹~~~
《敖包相会》歌声朗 《茉莉花开》舞蹁跹~~~
     
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敖包相会》歌声朗 《茉莉花开》舞蹁跹
草原风吹到浦江畔
孙佳音
■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上午在上海大世界演出 本版摄影 记者 郭新洋
  翻飞的舞步、律动的节奏,还有充满力量的腾跃,中国第一支乌兰牧骑——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今天上午在上海大世界,载着观众的掌声,欢快地舞蹈起《萨江呼和》,这里距离他们昨晚演出的青浦区文化馆剧场有40公里,距离前晚的金山区文化馆70公里。而上海,距离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旗府所在地足有2000公里。

  今年八月,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内蒙古分会场举办期间,上海艺术家代表团远赴内蒙古自治区,为草原带去了上海的声音。三个月后,乌兰牧骑队员们受邀来沪,将大草原的风情原汁原味地带到了上海。 

  草原风情 美 

  从金山,到青浦,再到人民广场,长调《辽阔的草原》每一次唱响,都让观众仿佛站在了内蒙古草原,风呼呼地划过耳畔;三个蒙古族小伙带来的马头琴齐奏《万马奔腾》,则好似马蹄轻快地裹起阳光下的沙土,飞奔而去……祖国大地遥远一端的草原风情,就这样吹到了上海,拂过黄浦江畔。金山区的观众被呼麦《四季》打动了,他们说听着古老的歌声,好像看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青浦区的观众喜欢“保留节目”顶碗舞《祝福》,飞扬的裙摆、自信的笑容,还有上下摆动的肩膀,配合着娴熟的顶碗技艺,带着传统和风俗,也载着热情和好客;今天上午的观众则留恋独唱《这片草原》的歌声,悠扬的旋律萦绕在上海大世界的上空,久久没有散去。 

  合作演出 赞

  昨晚在青浦区文化馆剧场,是乌兰牧骑队员们为在进博会通讯工作中尽心服务的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员工们进行的专场慰问演出,也是上海本地的“小乌兰牧骑”——上海电信艺术团与之联袂献艺的一场合作演出。于是,当乌兰牧骑队员带来顶碗舞,上海电信艺术团就拿出手技《眼花缭乱》,好不精彩,现场掌声阵阵;当蒙古族小伙和姑娘朗朗地唱起《敖包相会》,款款地走下舞台,与观众一一握手,上海的女孩们则轻快地跳起独具江南韵味的《茉莉花开》,花香朵朵,一派海派风情;当乌兰牧骑祭出献演过人民大会堂的《牧歌歌唱共产党》,我们便用一曲精彩的快板《变革转型再出发》来回应——这首快板曾伴着“翼起奋进新时代”文艺巡演小分队进基层、进园区、进分局、进楼宇、进班组,推动过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首席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的重要讲话精神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郊野大地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4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9
不落下一个蒙古包
两封信 两地情
草原风吹到浦江畔
扫一扫
新民晚报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A17草原风吹到浦江畔 2018-11-13 2 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