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下来的成绩单究竟如何?
年中(截至2018年6月30日),宝龙地产给出的成绩是:合约销售金额162.3亿元,同比增长79.2%;合约销售面积为122.6万平方米,同比上升86.3%。
年终(2018年1-12月),宝龙地产交出的答卷是:合约销售金额共计421.1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01.6%,合约销售面积为279.4万平方米,同比上升78.9%。
宝龙地产高速增长的背后,得益于商业运营能力的不断提升,招商业态符合当地市场的消费需求以及项目品质化路线的建设。
深耕长三角、精准拿地、联合开发、探索多元化等,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组合拳”的实施,宝龙地产顺利实现了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未来随着多产业板块相互渗透,宝龙也将实现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
诚如许华芳所说:“一方面,公司将坚持租售双轮驱动,提高商业运营能力,增加经常性收入,同时要坚守品质、提升发展,打造高端精品城市综合体;另一方面,公司积极顺应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推动中国城市化建设,实现创造持续性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并重,继续为股东及投资者带来理想回报。”
“商业地产+文化”
文化不是“噱头”, 多元造就特色
如今,单纯的房地产开发已无法适应当前市场形势,践行多元化、多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也是品牌房企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此,宝龙地产在稳健扩张的同时,战略性地提出“商业地产+文化”新理念,形成了“地产为文化助力,文化为地产添彩”的发展新格局。借文化艺术产业打通地产、商业、酒店等各产业链条,实现各个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除了重点打造宝龙美术馆、宝龙艺术中心、言午画廊等文化艺术机构这种精品艺术平台外,宝龙地产在此基础上,拓展自有艺术酒店品牌,推出艺术酒店,包括“艺珺、艺悦精选、艺悦”三条产品线。覆盖从“豪华艺术酒店、高档、中档”的完整产品线。
重要的是,宝龙并没有将“文化”当作简单的“噱头”,反而着重凸显体验型商业与文化艺术相融合。如上海七宝宝龙城、杭州滨江宝龙城已将美术馆、艺术中心、艺术主题酒店等特色融入商业项目中,注入文化内涵,打造符合大众品位、富有文化艺术氛围的优质商业社区。
这种形式不单突破了传统商业限制,同时大幅提升购物、娱乐、文化综合体验,地产、商业、酒店、文化等产业板块相互渗透,实现了更高的商业价值,使宝龙走出一条多元业态协同主业发展,共同提升品牌特色的道路。
“低成本”战略
控制土地成本,不拿贵地不借贵钱
2018年对宝龙地产来说,是土地拓展捷报频传的一年,顺理成章,也使得业绩不断突破向上。
在土地投资决策方面,宝龙地产始终坚持审慎和严格的标准,许华芳曾表示:“地价始终是房企的核心竞争力,宝龙重点布局的区域与‘长三角一体化’、‘杭州湾大湾区’、‘海南自贸区’等国家战略高度契合。这些区域具有市场需求大、抗风险能力强的特点,将保障宝龙地产业务规模持续稳定地扩张及抗风险能力。”
宝龙地产坚持“深耕长三角”战略,也是高去化率的最佳保证,而其拿地成本优势突出,基本杜绝了流动性风险问题。相反,其土地储备已经是未来维持发展的有力保证。
“精品+智慧型商业”
商业综合体优质扩张
除了在运营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应对未来的市场变化方面,宝龙也不断地在业态进行突破创新。
传统商业虽然近几年受互联网冲击,但线下具有线上不可替代的体验,线下消费正在逐步重焕新机。作为线下商业巨头之一,宝龙地产长年位列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地产前三强。截至目前,宝龙地产已在全国近40座城市布局近100个项目,其中在营购物中心达39个。商业运营面积逾400万平方米。从购物中心的布局看,一半都位于长三角区域。自持物业资产不断增值,其相应租金和管理收入也逐年递增。
随着宝龙地产迈入发展快车道,为探索未来行业发展的新模式,宝龙于今年初,设立了“宝龙创想实验室”,希望利用多年线下商场优势资源打造未来智慧型商业。
“强强联手”模式
资源共享、相互赋能、互利共赢
今年以来,宝龙地产已相继与碧桂园、金茂、旭辉、中梁等品牌房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土地获取、项目合作及商业运营管理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在合作期内探索未来行业发展的新模式,推动全面战略合作,为地产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思路,为市场带来更多高端的产品和优质的配套服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赋能、互利共赢。
宝龙地产总裁许华芳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发挥现有品牌优势,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购物场景和特色服务,助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为房地产行业稳健发展持续贡献力量。”(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