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办迅行中学八(3)班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因为崔颢的这首诗和李白登楼的故事,使黄鹤楼成为天下名楼。今年国庆节,我从上海去看望刚考取武汉大学的“哥哥”,顺道登上了黄鹤楼,满楼的诗歌和书法让我一饱眼福。
当天,黄鹤楼四楼正举办游客自创诗句写书法仪式,我跃跃欲试。正当拿起笔时,却为自创诗句发了愁,真有一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痛感。“弟弟,我们先上楼,楼上风景更好,等参观完了再下来写不迟,说不定那个时候你就有了灵感啦”。“哥哥”看出我的窘态,安慰我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着眼前陪我长大的“哥哥”,我满生敬意。“哥哥”和我没有血缘关系,是爸爸帮困结对找来的。记得哥哥来我家时,我才两岁半,第一次有了“哥哥”称呼,甭提多高兴呀,终于有玩伴了。
哥哥是安徽人,当时正在上海读小学。他的父母在我家对面经营着一个小水果店,哥哥吃住都在店里,我常看见他伏在柜台上做功课。由于家庭穷困,小生意难做。哥哥不仅学习全靠自己,还要抽时间帮助父母打理生意。爸爸了解哥哥的境况,与妈妈商量后,决定帮帮他。于是,每个周末,爸爸妈妈有空时,就会接他来我家做功课,不懂的题目由爸爸负责讲解,等吃好晚饭、帮他洗好澡后,爸爸再把他送回家。每逢节假日,爸爸带我去公园、科技馆、少年宫等处参观,甚至外出旅游,都会带上小哥哥。这个时候,海滩边沙滩上,都清晰地留下我和哥哥的脚印。
由于哥哥是外地户口,在上海读完初中后,需要回老家安徽参加高考,但爸爸一如既往地打电话鼓励他、关心他。小哥哥很争气,初中毕业考取合肥市一所重点高中,高中毕业今年考进武汉大学。小哥哥常说,是我的爸爸妈妈帮助他点亮了童年,实现读大学的梦想。对我何尝不是呢?因为哥哥的励志学习,让我赶有目标,学有榜样,时时给我激励和力量。一眨眼,十年过去了,我也成长为一名初中生,虽然我们天各一方,不能常相聚,沙滩上从两双脚印变成一双脚印,但我们会时常打电话、发微信,互相鼓励,表达思念之情。
“哥哥”是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榜样,是不怕穷困、勇于担当的典型。何不为哥哥写一首寄言诗,表达我的祝福。我一边看风景,一边在脑海里苦苦寻词组句,等下楼时我已胸有成竹,想好一首七绝:“珍惜生来四尺长,德才内蕴讲担当。寄言哥要真心学,热血男儿骨作钢。”
我折纸濡笔、饱蘸浓墨,把这首诗用楷书一挥而就。当在现场赠予哥哥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黄鹤楼上秀书法,既是对哥哥考取大学的祝福,也是对自己的勉励,这个画面将成为我和哥哥最美好的回忆,真可谓“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