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1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学艺术的目标
朱 光
  朱 光

  艺术院校招生昨日启动。此前,曾有家长问:如果女儿作文很好,又希望她工作好找,那么是去考顶尖综合大学的中文系,还是戏剧学院戏文系——培养方向是编剧?我答: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态圈,中文系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很大机会进入相对平稳的企事业单位;戏文系出来真想做编剧,则直接成为个体户,在文艺界或娱乐圈沉浮。家长回去就给女儿填了中文系。

  若以“就业率”衡量,艺术院校的数字远远低于综合大学。按“规则”,就业率低的专业要被砍掉——可是总不能就把中国几个历史最悠久的艺术院校整个儿砍掉吧?于是,调研人员自省,在艺术圈还真不能以数字论英雄。

  不能与就业直接挂钩,那么学艺术有什么用?家长通常会陷入这个“伪命题”——因为,艺术原本就是感性的代表,顺带说,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所以严格说来,“学艺术有什么用”这种惯性思维“不科学”。感性的事情怎么能以理性去分析呢?这就像是爱情,说不清道理。

  北京人艺导演林兆华曾被邀请到戏剧学院导演系开讲座。导演系一年级学生积极举手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导演?”林兆华淡然道:“好导演天生就是好导演,是祖师爷赏饭吃,一般人,成不了。”天赋人权,让人生而平等。但是,天赋“艺”秉——天生的艺术细胞,不是人人平等的。巴赫家族在300多年里出了52位音乐家;葛存壮与葛优、陈强与陈佩斯、陈怀皑与陈凯歌父子档等——之所以有艺术世家,也是因为艺术细胞会遗传……

  学艺术最“科学”的目的,就是“没有目的”,只管开拓自己的感受力,提升自己的感性素质,去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艺术家之所以都“讲究生活”,是因为他们能敏锐捕捉细节,细节越精致,生活越完美。很多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依然缺乏幸福感,就是因为缺乏对幸福的感受力。罗丹说:“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这里的“发现”指的就是感受力。那么,如何感受生活的美好呢?还真需要借助艺术来提升感受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我和我的祖国·长三角新奋进·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花式留人”保居家养老不断档
2021年养老管家达500人
红灯笼喜迎春 腊猪头好销路
旧改征收很阳光 签约首日即生效
安全放首位 玩中学本领
学艺术的目标
扫一扫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学艺术的目标 2019-01-09 2 2019年01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