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左妍)棠浦路是普陀区曹杨街道一条幽静的小马路,今天,它有了一个新名字——中医街。作为首批中医药特色街区试点街道,由普陀区卫计委、曹杨街道共同出资,曹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办的“棠浦路中医文化街区”建设项目已初具规模。通过与街区的学校、养老机构联动,这条马路成了沪上首个中医文化特色街区。
去年6月,曹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棠浦路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运行,围绕居民关注的医疗、用餐、托养等需求,配备家庭医生、中医医师、康复师、公共卫生医师、护士等,为附近居民提供门诊、康复、预防保健等零距离“一站式”服务。中心主任陈旭昇介绍,作为市级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类适宜技术在这里深受居民欢迎,卫生站点提供与中心一样的中医药服务。站点楼上就是长者照护之家,四楼是曹杨街道梅岭北片区综合服务中心。网格化片区管理,打造便捷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
配合该站点的投入,普陀区重点打造了棠浦路中医特色街区。这是一条以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项目定位和发展方向构建、以中医药健康服务为主导打造的中医文化街区。漫步于棠浦路,融入了中医传统文化、中医精髓、中医适宜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景观与展板设计,通过春霖、馨风、德泽三个板块,将中医文化元素有机融入街区,使居民在休闲之余了解健康知识。
普陀区卫计委副主任奉典旭介绍,普陀已建4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今年还要完成约15个。根据“健康普陀2020”的实施方案,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护理康复、养老服务等工作中的作用,中医文化街区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下一步还将推广到全区,在每个街镇均建一个中医街区。
作为2019年中医文化街区第一个大型活动——“中医文化月”今天在棠浦路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启动。在上午的腊八节“粥”文化活动中,长者照护之家的老人都享受到了热腾腾的八宝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