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1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老模式的改变
左隽瑶
  左隽瑶

  市西中学

  高二(1)班

  打开微信,推送了一条新闻:“宝山一个老太太,一个月竟打了16次110!”是家庭纠纷?还是突发意外?我好奇地往下翻阅。原来76岁的袁阿婆曾经脑梗,腿脚不便。而84岁的老伴最近因为中风,丧失行动能力,起床上厕所都会摔倒,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袁阿婆只能拨打110求助,因为他们的子女远在嘉定区,无法及时赶到……虽说子女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但现实是:年迈的父母、升学中的子女、紧张的工作也使他们身心俱疲,苦不堪言。

  作为一名中学生,为何会对这样一篇报道感慨良多?那是因为我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我的太外公、太外婆已90高龄。如何为他们养老,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有四个子女,两个长年定居海外,而住在上海的另两位子女也年近古稀,自己也需要别人照顾。“养老院”于是便成为了我家一个隐晦的词汇,谁都不敢在老人面前提及,送他们去养老院,似乎就意味着自己不孝。 

  在城市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当下,如何改变养老观念?我冥思苦想,决定以此为契机,做一个课题,既可进行养老问题的策略研究,又可解决家中面临的难题。经过走访调查,一组组数据出现在我面前:普陀区现有户籍人口88.38万,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24.12万,并仍呈增长趋势。“纯老家庭”、独居老人数量多,社区养老难度大。

  过去,不管家里有多老的长辈,都是在家养老。不管子女有多大困难,也不敢把老人送到福利院,怕被众人骂不孝。现在,人们的观念发生很大改变。如今,我非常欣慰地发现,现在已不再是居家养老这一种模式啦!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租养结合性养老……一批批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可以根据不同老年人的实际需要提供多层次的全方位服务:不仅提供生活照料,还逐步增加了专业护理、心理慰藉、精神赡养、医疗保健、社会参与等更多的养老服务项目。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正被越来越多的老人所接受。近期我还去了长寿养老院慰问过老人。这是一家集托老、养老、康复、保健、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养老家园。里面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在此颐养天年:专场电影、戏曲沙龙、休闲健身……欢声笑语回荡在院落各处。

  特别是过去的5年,养老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养老事业从也多元化发展,不断提升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社会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于是我鼓足勇气,拿着调查报告给外公外婆看,他们显得格外认真,许久未见的笑容又一次重回他们的脸庞。此刻,也许他们正在思考何种养老模式更适合太外公、太外婆吧!中国提倡孝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我们社会文明进步的四十年,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全社会思想观念和精神素养不断提升,给今天老人更多的关心,不正是对未来老去的我们一种人文关怀吗?愿养老模式变得更多更好,能惠及每一个老人,让辛劳一生的老人能安享改革开放的红利!让每个家庭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别报道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话题/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18版:影视/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2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书香如风拂 小禾逢春长
养老模式的改变
玛尼墙(水粉画)
自立
这才是我想要的
“进宝”来到我家乡
看《秋思》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A23养老模式的改变 2019-01-13 2 2019年01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