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诚,1914年生于河北安次县(今廊坊安次区)。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北平各校相继成立了抗日救国会,黄诚当选为清华大学救国会主席。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黄诚作为清华大学学生请愿游行的领队,以血肉之躯呼唤抗日救国。黄诚于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8年春,黄诚参加新四军,在陈毅指挥的一支队工作,不久调到军部,任军政治部秘书处长。1941年初,皖南事变爆发,黄诚不幸被捕,被关押进上饶集中营。黄诚痛斥国民党顽军:“我们新四军是抗日的队伍,我们一不投降日本,二不掠夺百姓,一心只为抗战救国,不惜流血牺牲,这难道有什么罪吗?难道有什么过可悔吗?”“从事抗战,无愧于心,我绝不因斧钺在前而变初衷!”
1942年4月23日,黄诚从容就义,年仅28岁。
“伯父牺牲时年仅28岁,那年我才5岁,但我从小就崇拜英勇抗日的伯父。”黄诚的侄子黄遵宪说,他常去黄诚事迹陈列馆和红色记忆馆为观众讲述黄诚事迹。“这里是英雄的故乡,我们是英雄的后人,有义务把英雄不畏艰险、投身革命的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化作我们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