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工程民心工程
每年完成一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市政府实事项目,是上海坚持多年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也是“补短板、惠民生、促转型”的重要抓手。
上海市政府于2018年共安排10个方面、31项实事,涉及16家牵头责任单位,覆盖全市各区,年度计划投资111.9亿元,其中工程类项目21项、非工程类项目10项。
2018年度实事项目包括加大慰老爱幼扶弱力度、改善市民居住环境、优化道路交通出行、完善体育健身设施、推进再生资源回收、提升文旅服务功能等方面。所有实事项目均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目标任务,其中,28个项目超计划完成,占总数的90.3%。
城市更有“温度”
据有关方面测评,得分居前的项目(按得分从高到低)分别是:新增1000处方便户外职工休息的“爱心接力站”、新建80条市民健身步道、开设500个小学生“爱心暑托班”、新建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建改建60片市民球场、提升4500个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建设绿道200公里。
据了解,得分排名第一的“爱心接力站”项目,是由市总工会、市绿化市容局牵头实施的。项目直接面向环卫工、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人员,解决他们迫切需要的饮水、用餐、休息等问题,建设“更有温度”的城市。项目依托银行、电信、超市门店、沿街单位、基层服务站等机构网点设置,推动有关社会资源向户外职工开放。每个“爱心接力站”设有一处相对固定的室内场所,利用既有设施,适当增加冰箱、微波炉、充电排插、饮水机(或茶桶)等设施,能够为户外职工临时歇脚、遮阳、避雨等提供服务。
受到群众好评
此外,“完成300万平方米(6万户)旧住房综合改造”、“完成2500万平方米郊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10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等项目,以其受益面广、普惠性强、显示度高等特点,受到群众好评。
针对本市仍有大量老旧住房建造年代较早、房屋设施陈旧老化、厨房及卫生条件较差等问题,2018年通过市政府实事项目完成300万平方米(6万户)旧住房综合改造工程,消除老旧住房安全隐患。项目建设内容为:推进成套改造、屋面及相关设施改造、厨卫改造等旧住房综合改造。按照中央关于“厕所革命”有关精神,综合分析房屋条件及居民意愿,预计有3000户左右可以实施加装座便器改造。项目竣工验收移交后,纳入住宅小区物业日常管理。
为切实解决好城乡供水“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安全质量问题,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水务局等五部门制订的《关于推进本市郊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理顺管理体制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17〕30号),提高郊区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在2016年试点、2017年全面启动郊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的基础上,2018年通过市政府实事项目,完成2500万平方米郊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项目后续由供水企业负责运维。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是村庄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农村居民的广泛支持和好评。“十三五”期间,本市计划完成30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任务,到2020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2018年,结合村庄改造、美丽乡村建设、黑臭河道综合整治等,计划实施10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涉及闵行、嘉定、宝山、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8区,通过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改变农村地区污水直排现象。设施的后续运维由相关区负责。
据悉,2019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民生关切,解决群众急难愁问题;着力完善公共服务,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维护城市运行秩序;注重向郊区农村倾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