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霖是四川人,2013年,还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读书的他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上海分库。毕业后他在上海华虹集团下属的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任职,是一名技术人员。去年11月,他接到电话,告知他和一名白血病患者成功配型。“当时有点惊讶。”李建霖说,由于对捐造血干细胞不了解,家里人也有顾虑,他专门打电话去上海市红十字会了解捐献的流程及相关知识,并在网上查询了之前捐献的案例。父母这辈人的担忧,大多是因为听到“捐骨髓”而害怕,他们以为骨髓捐献是要用一根长针管扎到脊椎里抽取脊髓,其实不是这样。小李了解到,血液的HLA配型严格,适配的概率只有四百至一万分之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血液病最有效的途径。通常所说的“骨髓移植”实际上大多都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就是说,他真正要捐献的是造血干细胞。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是将捐献血液抽出后流经细胞分离机,把干细胞挑出来后,再将血液输回捐献者体内。这一过程无需麻醉,和献血很像。小李说他之前献过血,并无不适,很快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尽管心里紧张,他还是决定要履行5年前的入库承诺。
经过一个多月的移植前准备以及集中5天注射动员剂,小李静静地躺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病房里。通过特定的医疗设备,他的全身血液经历了体外大循环,造血干细胞被集中到一个采集袋中。这一凝聚着大爱的采集袋将以最快的速度,被运往在无菌移植舱内等待的白血病患者身边。
上海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展造血干细胞非亲属捐献项目至今,累计在库志愿者超过了16万人,已实现了420例捐献,其中向国外及港台地区捐献18例。这些志愿者,用大爱为一个个饱受悲痛离别的家庭带去希望,他们的善举,让上海这座城市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