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我读到关于日本家庭主妇如何积蓄零钱的妙招,每次买菜、购物回来,把找回的几枚50日元(50日元相当于3元人民币)硬币放进储蓄罐,积存一段时间后,足以成就全家一天的菜金和口粮。为此,我把这手段戏称为铜孔之招,好比滴水成池。
新版国外电影《地心游记》里有个桥段,男主角因为囊中羞涩而苦于买不起一张机票,他的小搭档看着他日常积攒的几大罐零钱硬币,于是灵机一动,将其化零为整,结果如愿以偿。
其实,我们小时候,确切地讲,是四五十前,直到现在,不少人每天仍有将硬币(当然,现在基本是一元的)从口袋、钱包里请出来的习惯,其中大多数人随后可能一忘了之。毕竟如此稀碎铜板,放在身上都嫌累赘,更不可能放在心上了。
然而,铜孔之内有重金哦。
说说我自己的。几年前,受到那篇介绍日本家庭主妇故事的启发,我(注:本主中年未油腻之大叔,手无掌勺之能,腰无荷银之才)于是好奇尝试模拟起来,当然是提升优化版的:大叔我每周一次,将百元以下、伍元以上的散落在口袋、文包和车上的纸币散钞捡集起来,整束成叠,积少成多,一个季度一盘点,少则一两千,多则有小五千。
嚯呵,这战果让我兴奋不已,一年下来,这笔小小的“意外”之财足够我支付几家保险公司的年费呢。以前我对这些散钞的态度是很不端正、很不公平的,时常一见到它们就赶紧去消灭,哦不是,是消费,随机随意买东西,大有不把其放到别人手上不开心的感觉。当然,大叔我很可能患有纸币“洁癖”症啊,眼里不是一百不算钱。
现在好啦,用了铜孔之招,不仅感觉仿佛一下子每年多“挣”了还算可观的保费钱,更是治愈了多年不去的顽疾呵,有钱花,还有疗效。很美!
过去我们上海的工厂时代,老师傅会经常教导小青工,要注意在细节上控制成本,不要跑、冒、漏、滴。其实告诫指教我们的就是,不要浪费任何财富,哪怕它很细微。
目前大叔还算是年轻的,毕竟十几前我“才”“刚”过不惑之年嘛,因此现在要注意控制体重和身段,噢,是身材。一直想买张健身卡,正规地做好健康建设和身体管理。只是,虽年薪不菲,却余粮不足呵。为嘛如此就不多讲了嘛,你懂滴。
现在我的办公室和书房里,积有几个多年来随手“喂食”硬币的动物型储蓄罐,我目测个中数目也不下数千。不久前,看媒体报道,国内正在鼓励投放硬币换纸钞的自动兑换机,商业银行也在部署实施中。我就开始寻思,这小几千的钢镚儿,大叔我是不是可以悄悄地去换一张健身卡……
孙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