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来了 “科技镇长团”
为了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教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早在2015年10月,长兴县在全省率先探索试行“科技镇长团”制度,首批由6位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组成的“科技镇长团”入驻乡镇(街道、园区)挂职,任职时间为2年,成为浙江省探索乡镇科技管理、促进基层产学研结合、改革县域科技供给侧的创新尝试。
近日,在位于南太湖的浙江润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来自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的焦卫东在参观生产流程后,提出汽车内饰生产的自动化改造方案。方案共分为三个阶段,仅第一阶段发泡炉改造,就可以让用工人数减少三分之二。据了解,焦卫东正是第二批“科技镇长团”,自去年8月来到长兴,便马不停蹄地奔赴企业走访,了解实际需求,解决技术难题。
“每名科技镇长的背后,是一所或几所高校资源,专业领域涵盖机械装备、汽车工程、环境工程等。”长兴县科技局党组成员赵常鹏的这句话道出了科技镇长们的“含金量”。据他介绍,“科技镇长团”除了为乡镇、街道、园区做好科技规划,推动政产学研合作等出谋划策外,还要为该县搭建创新创业载体2个以上、引进申报科技人才项目10个以上、促成产学研合作15个以上……
撑起法治“保护伞”
如果说“科技镇长团”是县域科技创新难题中的“矛”,那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中心则是在科技转型升级中的“盾”。
长期以来,对于没有知识产权审判管辖权的基层法院来说,知识产权案件“县案市管”客观上加剧了知识产权纠纷“取证难、周期长、成本高、效果差”等问题。为此,长兴县人民法院突破瓶颈,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成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中心。
2017年6月,长兴县与杭州市、嘉兴市、新昌县被确定为浙江省第一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长兴县人民法院也因此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第一家无知识产权审判管辖权、却获批复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中心的基层法院。“司法保护服务中心以构建知识产权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为目标,整合法院、科技局、司法局等司法、行政和社会力量,开展法律宣传、纠纷化解、诉讼业务指导等公益性服务。”长兴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中心主任黎静说。
截至目前,长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中心已帮助企业化解知识产权矛盾纠纷43件,解决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难题300余个。 本报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许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