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2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个“文艺”年
宋 铮
  宋 铮

  年味,最要紧的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年年周而复始,难免会让人有些倦怠。记得有位写小说的朋友很多年前就跟我吐槽:自己甚至讨厌那套程式化的过年“规定动作”,每到过年,很想躲开。

  可说到过年,我心底深处总会牵扯出来自家的甜滋滋的味道,当然不是过年吃过的什么美食,而是,全家在一起过的那些很“文艺”的春节。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像“72家房客”一样拥挤的弄堂房子里,三层小楼住6户人家,3家合用一个灶披间,转个身都很局促。可是,6家人家15个孩子,在我姐姐的带领下,每年吃好年夜饭,就集合所有的家长,挤挤挨挨排排坐在楼下王家姆妈家不过16平方米的客堂间里,为他们献上一台有模有样的歌舞晚会。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用大床单充当的幕布,用闹钟铃声替代的开场警示,那一晚上的欢声笑语几乎可以掀翻屋顶!还不止这些,暑假里我们也会举行唱歌和诗歌朗诵比赛,我不止一次地拿到过姐姐自己手绘的奖状,好不得意!

  现在想起来,这是我最开心的童年记忆,比很多年后看央视“春晚”和综艺节目要开心得多。

  后来,每年年夜饭之后,唱歌、唱戏、读诗、表演自己创作的小品,也成了我们家过年的传统节目。还记得那时候房子小,爸爸所有的书,只能放在床底下两个超级大的木箱里,我和姐姐为了看书,不怕重,不怕烦,时不时需要费力拖出箱子又推回去,但我们乐此不疲,在读完了家里所有的书之后,从此爱上了读书。小时候,我只是觉得这样很好玩,现在,经历了越多的事就越明白,养成一种把普通的日常生活过得“文艺”一些的习惯,那是父母留给我的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父亲当年从复旦大学法律系毕业,没当过一天律师,转而去了自己更喜欢的市文化局从事戏剧研究,是个一辈子爱唱戏、爱读书写文章的老文艺工作者。至今95高龄,依然活得健朗充实,有滋有味。我姐姐从小有幸跟着父亲隔三差五地看戏,无师自通地通晓多种文艺形态,后来在去黑龙江上山下乡的日子里,成了农场里每年整台文艺会演的“大拿”(总导演)。

  一年前,儿子要结婚,小两口说,实在不太喜欢通常那种请亲戚朋友到饭店吃一顿的婚庆方式,又因为他们俩的相识、相恋都缘起于唱歌和音乐,于是,最终办了一场请来亲人和好朋友们共同演出的音乐会婚礼,很多人都说很难忘呢。

  其实,直到目前为止,我们家终究也没有一个人从事专业的文艺工作,但源于家庭的影响,我们知道如若生活中有文艺的滋润,会变得有意思,会更亮堂。我敢说,每个人同样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可是,你有没有对美和艺术的感悟力,生活质量一定会大大不同。

  文艺一点,有多好?我的体会是,一旦喜欢,终身享福,而且,越老越受用。在吃吃喝喝之外,过一个“文艺年”,该有多好。

  十日谈

  过有品质的年

  责编:殷健灵

  曾在莫干山的蜿蜒道上找饭馆,明请看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我和我的祖国长三角新奋进·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新民旅游
   第A21版:旅游资讯
   第A22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3版:旅游资讯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怀旧
跳出熟悉圈子去打量音乐
童子献寿图
豆腐的存在价值
花好 月圆 人寿
过个“文艺”年
闲心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过个“文艺”年 2019-02-12 2 2019年02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