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有人拿她当钱了么?答案是,有的。谁呢?我。
原因比较朴素,我爱财,取之于道。——这是玩笑话。说正经的,是基于一种理财理念,并遵从、实践着这个理念。
记得《红楼梦》里有这样的情节,贾母和女眷们玩牌时常赢钱,凤姐明知道是大家故意让的,却哄老太太开心,编出一番说词,说是老太太藏钱箱里的钱个个有灵性,招着手让别人的钱进去会合,别人岂有不输的道理。在这套哄人话里,钱是有灵性的。
虽是哄人的话,有人听了很当真。据传媒介绍,有一个台湾商人,巨富的那种,喜欢捡钱,理由是你善待每一分钱,钱才会喜欢跟着你。在我们这位巨富同胞眼里,钱又具备了感性。你不捡钱,钱不拣你么。
其实在我看来,这位巨富商人对待财富的态度,就是一个字——“惜”:珍惜、怜惜、爱惜,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态对待经手的每一分财富。我想,当他眼睛一亮停步(甚至可能停车吧)弯腰屈尊捡拾路边的一分钱时,此时钱已经失去了面值意义,也不是货币符号,而变化成一头等待关怀,呼唤怜惜的偶尔走失街头的小生灵。他是财富的主人,财富的关爱者,将财富这头生灵引领到她应去的地方。
顺便说一下,在捡钱的活动上,我有一个自定的标准,专捡一元以下的,一来面值太小少人捡,被我捡到的机会就多;二来因为钱小所以我捡来不会引起经济纠纷。至于捡拾来的钱如何安顿她们呢?当然不能归为己有,最好的办法是,积攒到一定的时日:如一个季度或半年,去找一处有慈善捐助箱的地方捐了。把这些流浪在外的小精灵们送到能发挥她们作用,也迫切需要她们的地方去。
我记得有报道说,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一个学年的菜金只花了八元钱。听说的人无不惊讶,但却是我们生活中的事实。小时候有首儿歌唱道:路边有颗锣丝帽,锣丝帽虽然小,祖国建设不可少。珍惜小小的锣丝帽,把它捡起来用在需要它的地方。同样道理,路边有个小硬币,面值虽然小,有人生活不可少。想一想,大家都把地上的原本不值得捡拾的零钱捡起来,捐助给生活需要救助的人,那他们的生活中将多一缕温暖的阳光,多一份希望。
请善待每一个铜子,无论是你辛苦赚到的,还是意外中奖获得的,还是轻易继承的,总之好好地使用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把她当成有灵性、有感情的小仙子吧。如此,我想传说中的散财童子才会善待、关照你吧。
你说呢?
孙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