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教书匠一枚,我喜欢上某个年轻人是常有的事——对那些或聪慧灵秀或踏实勤奋或敦厚善坚持的同学,我早就习惯了悉心教导,经常约见,主动帮这帮那的……不过,对于她,关系却完全倒了过来——在频密的微信沟通里,不是她称我老师,而是我称“她”老师——她在我眼里,首先是侄女的美术老师,然后才是同行;而我在“她”眼里,也必定首先是学生家长,然后才是同行。
第一次知道她,是因为侄女Tia回家时兴奋的小脸和开心的陈述——不管这一天有没有她的课,她都可能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而假如她请病假不上课,那么这一天在孩子口中就很可能变成“我们的不幸运日”。众所周知,教师是个良心活,决不仅仅是上好每一堂课那么简单。换言之,教学技巧可以摸索培训,教学经验可以总结积累,但对于学生来说,最最上乘的教学技巧和经验其实只有一个字:爱。窃以为,一名好教师最基本也最难得的,就是真心爱学生,真心愿意为学生而蜡炬成灰——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无怨无悔,始终如一。而我印象中的她虽教龄尚很短,但一直力所能及地践行着对学生真挚的爱,自然也便赢得了孩子们由衷的喜爱。
Tia自幼喜欢美术,不仅很享受在周末去番茄田上课,也很乐意参加相关的活动。上学期我偶尔得知杭州市第七届青少年西湖明信片大赛的信息,便给孩子报了名。Tia说想把西湖画在灯笼上,可才九岁的小姑娘自然无法完全独立完成构图,于是我便求助于她。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还很快发给我非常具体的每一天“她”和Tia在学校同时有空的时间表,说自己太忙怕忘记了,要我提醒孩子自己记得去找她。就这样,她在每个工作日见缝插针地对孩子进行悉心辅导,周末也都能及时回应我的微信“骚扰”。
数周后,Tia的作品《灯影里的西湖》顺利入围决赛,并最终获得小学组二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可是,因为学校未曾组织参赛,她也只指导了Tia这一个参赛小选手,不符合大赛的相关规定,没有能够获得指导老师获奖证书。当我满怀歉意地告知时,她不仅浑不在意,还说以后如有类似的比赛只管再找她就是,还顺便安慰我说因为右脑优势,喜欢画画的孩子一般动作都慢,对Tia平时做作业的速度不必太在意——当然,我非常明白,如不是出于对学生和讲台深沉的爱,区区一张获奖证书又岂能让她毫不犹豫地放弃宝贵的休息时间?!
这学期初,她告诉我有个比赛很适合Tia等几个女生,便“驾轻就熟”地在课余开始辅导,也照例会忙里偷闲发几张孩子们专注创作的现场照片过来。这个过程,孩子和家长很享受,她也很享受。
行文至此,我突然想到点开她的朋友圈看一看,印象最深的是她第一时间晒出“外国人来华就业许可证”的兴奋和激动,还有在某日的23:21发了一条“一个很正常的老师的晚上”,配图是电脑和孩子的作业……
她,芳名卡佳,上学期荣获“孩子们最喜爱的老师”称号,来自俄罗斯。
十日谈
平凡中的伟大
责编:殷健灵
关爱老人也是贵在长久坚持。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