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块“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牌匾颁发
金旻矣
  本报讯(记者 金旻矣)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人民网上海频道联合开展的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绿色上海 阿拉一道来”系列宣传活动,今天在浦东新区东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启动。启动仪式上,东明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获颁本市001号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牌。

  据悉,东明社区居民区垃圾分类志愿者总队共计172人,由37个居民区和东方医院、徐浦中医院、上海银行东明路支行、小浪花幼儿园等共6家单位组成。志愿者队伍自2017年3月成立起,积极开展分类培训和监督巡察,引导社区居民正确分类投放。今年,志愿者们还将重点结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广泛宣传《条例》内容,努力营造知法守法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主办方表示,此次系列宣传将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生活垃圾分类”三方面,呈现上海各街镇在生活垃圾分类和文明城区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创新形式和实践案例。在国庆前后和明年4月中下旬,将票选产生“百姓眼中十佳美丽家园”。

  相关链接

  目前,申城生活垃圾处理从分类收运体系到处置设施建设,进展如何?来自市绿化市容局的信息显示,全市干垃圾焚烧处置能力达到1.93万吨/日,湿垃圾资源利用能力达到5050吨/日。

  ■ 硬件建设进展顺利 迄今完成全市居住区分类投放点改造约1万个,配置及涂装湿垃圾车781辆、干垃圾车3002辆、有害垃圾车28辆,以及可回收物回收车21辆。全面完成41座中转站分类改造,配置50只分类标识集装箱。

  ■ 分类实效逐步提升 一季度干垃圾末端处置量日均20161吨(全年平均指标量20985吨/日),低于指标量4%,湿垃圾分类量5163吨/日。

  ■ 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初步形成 截至3月底,已建成可回收物服务点3962个、中转站99个、集散场6个,实现可回收物分类量2400吨/日。

  ■ 基本建成一批处置设施 干垃圾处置设施方面,老港综合二期填埋场已建成投产,老港二期焚烧项目已调试温度(烘煮炉),计划6月投产;湿垃圾资源利用设施方面,基本建成闵行二期、松江、浦东二期3个项目。

  ■ 开工建设一批设施 抓紧建设施工4个干垃圾处置设施和2个湿垃圾资源利用设施。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市重大办,对设施建设推进滞后的区进行现场督查;指导松江、青浦和崇明加快焚烧项目建设施工进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旅游资讯
   第A23版:新民旅游
   第A24版:旅游资讯
   第A25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9
首块“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牌匾颁发
垃圾分类“三大关键”破解有道
新民晚报要闻A05首块“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牌匾颁发 2019-05-07 2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