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垃圾厢房要改造,垃圾驳运防混装 ,回收箱设置需规范。申城专项监督聚焦小区——~~~
垃圾厢房要改造,垃圾驳运防混装 ,回收箱设置需规范。申城专项监督聚焦小区——~~~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厢房要改造,垃圾驳运防混装 ,回收箱设置需规范。申城专项监督聚焦小区——
垃圾分类“三大关键”破解有道
姚丽萍
■ 龙门邨的居民慢慢开始适应了干湿垃圾的分类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首席记者 姚丽萍

  老旧小区,会是生活垃圾分类盲区吗?从家到垃圾厢房一路分类清楚的垃圾,出了小区后如何防止前功尽弃?可爱的大熊猫回收箱,怎么设置才规范?

  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对9024个小区的调查表明,生活垃圾分类面临三大关键——垃圾厢房改造任务重,垃圾分类驳运压力大,回收箱设置需规范。《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实施。今天上午,市人大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专项监督聚焦小区,面对生活垃圾分类“三大关键”,申城如何行动?

  一小区一方案   垃圾厢房分类投放改造

  老旧小区,会不会变成垃圾分类盲区?历史悠久、得名于沪上四大书院之一“龙门书院”的龙门邨说:NO!

  五一假期后,黄浦区老西门街道龙门邨小区的垃圾分类正式开启“西门模式”。小区垃圾分类,硬件要先到位。在龙门邨两处投放点,原来零星摆放的垃圾桶已被撤走,取而代之的是干湿成组摆放的“两分类”垃圾桶,以及崭新的移动式“四分类”垃圾箱房。每天早上7:30-8:30、晚上6:30-7:30为投放时段,每周四上午增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的投放时间段。投放时间段结束后,由环卫部门安排分类运输车辆分类清运。在非投放时间段,小区内垃圾桶全部撤走。居委会联合网格工作站、环卫保洁公司等组成志愿者队伍进行巡查,一旦发现落地垃圾,“追根溯源”查找垃圾主人,上门沟通劝解。

  龙门邨,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居民志愿者帮助分类。小区虽然老旧,但从垃圾厢房设置的“硬件”到居民自治的“软件”,双管齐下,习惯成自然,“西门模式”前景看好。

  无论哪种类型的小区,做好垃圾分类,必要前提是——适应分类要求的垃圾厢房改造。来自市房地局的信息显示,被调查小区中,有6381个小区配建了生活垃圾厢房,其中3148个住宅小区还未实施生活垃圾厢房分类投放改造,占比49.3%;已改造的3233个住宅小区中,有87.1%的垃圾厢房改造费用由政府补贴。

  垃圾厢房改造任务重,是小区垃圾分类面临的一大关键。今年,全市将加快推进居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和垃圾箱房新建和改造。各区对商品房、售后公房和二级以下旧里“三种不同类型”的小区分类施策,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和措施清单,逐步实现“一类型一办法”“一小区一方案”。目标是:对无固定垃圾箱房及管道式垃圾箱房居住区,改造箱房、增加箱房;垃圾箱房的改建模式要因地制宜,根据垃圾分类投放的量合理配置,节约成本高效利用;暂无厢房的小区设法建厢房,经过区职能部门认定,若确无条件,再研究安排上门收集模式。

  “科技+管理”   分类驳运信息化严执法

  调查表明,4817个住宅小区需将生活垃圾驳运至小区外的垃圾收运交付点。这些小区中,驳运距离100-500米的占27.4%,500米以上的占37.6%。

  驳运过程中,如何保障分类运输及中转?答案就在于:科技+管理。

  一方面,依托信息化,实现驳运过程中的监督。对拒不配合进行源头分类收集、分类驳运的物业企业,依照条例将其纳入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依托垃圾分类全程信息化系统,强化生活垃圾品质控制,对分类品质不达标的予以拒收,对多次混装混运严重的收运作业企业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另一方面,全市城管逐步将执法检查重心从投放环节转移至收运、处置环节,依托垃圾分类全程信息化系统,对全市230多家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20多家生活垃圾处置单位进行全覆盖执法检查,杜绝混装混运,对违法情节严重的末端处置企业,将给予吊销经营服务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2018年,依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全市城管执法共依法查处生活垃圾分类案件311起,处罚金额8.75万元。其中,案件数占比最高的是“未按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案件”,占比75.3%;处罚金额占比最高的是“工业垃圾混入生活垃圾案件”,占比34.3%。可以预见,按照今年全市生活垃圾的分类要求,城管执法只会从严从紧。

  规范设置    回收箱体型不大能量大

  近年来,沪上不少小区出现了造型好似“大熊猫”的旧衣物回收箱,但回收箱放在哪里该谁说了算?

  市房地局调查显示,1647个住宅小区设置了垃圾分类和回收“两网融合”回收箱,1240个住宅小区设置“小黄狗”等非两网融合回收箱;其中,近60%的回收箱设置未经过业主大会同意,70%左右的回收箱设置单位未与业主大会签订协议。

  今年3月1日起,新修订的《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明确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对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都有义务。《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业主、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应保障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各司其职。

  小区里设置回收箱是好事。做好这件事,要经过业主大会表决;如果通过了设置决定,回收箱的设置单位要与业主大会签订协议;接下来,要保障回收箱物尽其用,还得依靠物业的管理。物业恪尽职守,少不了发挥行业的监管作用。为此,市房地局将与市绿化市容部门、城管执法部门紧密配合,对因违反《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被城管执法或绿化市容等行政管理部门作出行政处罚的物业服务企业,由区房屋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失信行为记分处理,并将记分结果与物业服务项目招投标、物业服务项目评优等挂钩,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切实落实相关职责。

  一只回收箱,是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好帮手,也是小区精细化管理的试金石。伴随申城生活垃圾分类向纵深推进,体型不大能量大、设置科学合理的回收箱,很值得期待,不管它长得像大熊猫还是小黄狗。

  记者手记

  2018年,申城每天生活垃圾清运量接近2.6万吨,年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900万吨,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压力巨大。

  1996年以来,申城开展了多轮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并于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此后,市政府连续7年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列入实事项目。2017年,国务院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上海等46个城市要在2020年底前,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今年1月,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各个环节,完善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各项措施,助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增强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整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20年,近在眼前。上海依法先行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是既定目标,也是城市法治素养和治理水平的一场大考。一向都是“优等生”的上海,期待考出垃圾分类好成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旅游资讯
   第A23版:新民旅游
   第A24版:旅游资讯
   第A25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9
首块“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牌匾颁发
垃圾分类“三大关键”破解有道
新民晚报要闻A05垃圾分类“三大关键”破解有道 2019-05-07 2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