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得太多了
谈到“弹药荒”起因时,美国副空军部长罗珀直言:“用得太多了。”“我们(在反恐战争中)投掷太多制导弹药,数据显示,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中,我们消耗超过7万枚,几乎扔空了弹药库,现在必须再买回来。”
美军声称,反“伊斯兰国”行动中普及制导弹药是“形势所需”,“敌人通常混杂于平民区,打击要求精度,避免附带损伤。如果攻击导致大批平民伤亡,那么军事行动会遭受广泛批评。为了避免负面的战略后果,美军总是偏好投掷制导弹药”。“弹药荒”的另一个诱因是美国盟友也“无节制地”消耗美军库存,前美国空军副助理部长格兰特表示,所谓的“盟国”简直是“寄生虫”,“至少有一个盟友承认,他们不会大量购买、储存自己的制导弹药,一旦需要,借美国的好了,这是他们既定战略”,她说,“一根蜡烛两头烧,我们的库存就这样飞速消耗,照此下去,以后怕是无力借给他们”。
五角大楼早在编制2019财年预算时就要求空军拟订计划,保证今后五年内“重建制导弹药库存”。据悉,美国空军最缺的弹药是联合制导打击弹药(JDAM),将把它列为2020财年的采购重点,“根据计划,五角大楼2020财年将采购3.7万枚JDAM,比2019财年增加约1000枚”。
美国空军一边“买买买”,一边还拼命“催债”,要求借用自己弹药的盟友在2020财年结束时归还。美国空军中将邦齐在国会表示,“催债”工作一刻不停,“我们警告盟军,如果不肯‘有借有还’,就别指望美国军事合作了”。同时,在军方需求刺激下,军火商也开足马力生产,波音公司已把JDAM产能提高到每年4.5万枚。
“爆发”式采购
尽管美军努力填补“制导弹药真空”,但罗珀认为要把空荡荡的弹药库填满仍有难度。“‘爆发’式的大批量突然采购会引发价格飞涨”,罗珀说,“如果是持续性的有计划购买,生产商会提前对原材料、人力等做出合理规划,形成最经济的成本控制模式。若突然购买,生产商很难有效控制成本,价格飙升在所难免。如此一来,有限经费就很难买到足够的弹药”。
罗珀指出,要在短期内完成采购,最好的方式是用好“生产预备队”制度。冷战时期,美军将采购合同授予一家军火商后,还会与另几家签订其他合同,保证它们不会因缺乏订单而“饿死”。紧急状态下,这些“预备队”会被重新激活生产。不过,知识产权问题阻碍了这样做,“一家厂商要将自己研制的弹药交给另一家生产,意味着把所有设计细节交给竞争对手,对现代公司来说,这不太可能,没人愿意把知识产权拱手相让,尤其是让给商业对手”。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