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新民法谭
     
本版列表新闻
~~~法院认定健身会所不担责
~~~法院认定健身会所不担责
~~~法院认定健身会所不担责
~~~法院认定健身会所不担责
~~~法院认定健身会所不担责
~~~法院认定健身会所不担责
     
2019年06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男子健身时猝死,家属索赔200万
法院认定健身会所不担责
张硕洋 袁玮
  本报讯 (通讯员 张硕洋 记者 袁玮) 一些看似年轻、健康的身体很有可能由于先天遗传、工作压力、生活不规律等因素已释放着危险报警信号,一旦突然开始剧烈运动,将面临未知风险。近日,徐汇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生命权纠纷案,40岁男子许某在健身会所锻炼时猝死,其家属向健身会所索赔200多万元。法院审理后认定健身会所不承担责任。

  许某的妻子在某健身会所办理了会员卡,2017年7月17日傍晚,许某一家人到该健身会所健身。许某先到游泳池游泳,19时左右离开泳池,到跑步机上跑步。大约跑了30分钟后,他离开跑步机坐在一旁的沙发上。

  过了一会儿,同在健身房健身的彭某发现许某躺在地上并且一直未起,感觉情况不太对,于19时45分许按下呼救按钮。健身会所的3位工作人员陆续赶到,轮流对许某心肺复苏,同时拨打了120。一刻钟后,120救护车到达现场,将许某送往医院,然而当晚许某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法庭上,许某的家属认为健身会所因没有必要的救护人员在场,存在延误救治的情形,并且健身会所未向许某进行风险告知,未进行器械使用指导,未根据游泳场所的要求配备必要工作人员现场值班,应赔偿损失。

  健身会所辩称,会所已经对许某及时、积极、持续、专业地救护,依法尽到了合理限度内的安全保障义务,不应对许某的意外身故承担责任。

  法院认为,首先,许某在健身房跑步后死亡,死因为心跳呼吸骤停,可证明其死亡系自身原因所致。事发当晚,彭某已经在较短的合理时间内发现许某的异样并按呼叫按钮,不存在延迟发现的情形。随后健身会所的工作人员对许某进行了心肺复苏、拨打120,亦尽到事后的救助义务。其次,跑步并非高风险运动,原告要求健身会所对会员进行跑步的风险告知,超出合理范围。涉案事故并非因许某不熟悉跑步机的性能和操作而导致,健身会所是否对跑步机的器械使用指导与许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并且,事发现场系健身会所的健身房而非游泳池,原告以游泳池的工作人员配备标准来衡量健身房是不合理的。法院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认定健身会所不承担责任。(文中所涉当事人皆为化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体/文体新闻
   第A17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男子健身时猝死,家属索赔200万
垄断代拍 主犯获刑4年半
诱人的离婚条件
儿子失联 老人险遭电信诈骗
凌晨作案 民警伏击一举擒贼
丈夫婚前买的房 离婚后她能得补偿吗
新民晚报新民法谭A23男子健身时猝死,家属索赔200万 2019-06-14 2 2019年06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