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滩街道辖区二元结构特征鲜明,特别是一些老城厢小区,小区缺失物业管理,外来人员及老年常住人口居多。老城厢小区如何破解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困局?街道积极探索,在党建引领下推出了因地制宜的“一小区一特色”垃圾分类工作法。
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三多里是典型的上海老式石库门里弄小区,多年来,居民们早已习惯将垃圾直接混装扔进小区门口的垃圾桶里。但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进入“法治时代”。如何让垃圾分类观念深入居民心中?多次商讨后,发挥党员先进带头作用,引导整个家庭和其他居民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三多里争创垃圾分类示范户”评选活动应运而生。
记者在小区入口处看到,景星居民区党总支专门设计了一个争创垃圾分类示范户日排行榜,及时公布每户居民每天的垃圾分类情况。居民每天垃圾分类情况由负责绿色账户点位工作的垃圾分类管理员评判,如果分类正确就在其房屋所处表格内贴上红五星,如果混装不分类或者分类错误则“空白”处理,月底再按照红五星的数量评选出当月的垃圾分类示范户。
年初以来,北外滩街道将垃圾分类推进工作融入到家园党建各个环节,以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成绩为切入点,让每一位辖区党员当好垃圾分类的“主角”,发挥模范作用。
此外,老城厢地区复杂多样,每个小区情况各不相同,街道各居民区党总支积极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垃圾分类推进方法,做到“一小区一特色”。在柳荫里小区,居民区党总支结合小区内家庭主妇多、女性党员占比高的情况,将这些每天与湿垃圾打交道最多的主妇们请到居委活动室,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主妇率行”主题党日活动。现场以网红“小猪佩奇”为例,生动形象地解说如何垃圾分类,大家还积极提问,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垃圾分类时的“困扰”在现场都得到解答。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街道还将创新工作内涵,引导各居民区进一步把垃圾分类与传统节日、亲子活动、手作体验等党建引领下的群团工作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在职党员、年轻党员的热情,让每一位辖区党员都成为助推器,促使垃圾分类工作的良好氛围在社区中持续“发酵”。
通讯员 齐传彬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