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7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光影与情隐:路易斯·康
何华
  何华

  最近读柯布西耶的书,搜索他的资料,像一篓螃蟹一样,抓一个又咬出了另一个——同样伟大的建筑奇才路易斯·康(Louis Kahn)。把他俩联系在一起的是:光。确实,光是他俩建筑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柯布西耶说过:“建筑是在自然光线中塑造空间量体的庄严游戏。”路易斯·康则说:“建筑本身是不存在空间的,除非有了光的存在。”对于自然光运用的天赋体现在他俩所有的作品中。

  这些天才的建筑师在人格上并不完美,柯布西耶是政治投机者。他不仅是建筑师也是城市规划师,所以大家还是原谅了他,觉得要实现他的宏伟计划必须与统治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路易斯·康则另有隐情与道德缺憾。康不善交际,矮个子,其貌不扬,脸上还有明显的烧疤。可是康很有女人缘,除了妻子还先后隐藏了两位女友。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一位女友也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另一位女友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两任女友都没有妻子的名分。他唯一的儿子即私生子纳撒尼尔·康在2003年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我的建筑师》,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路易斯·康是爱沙尼亚裔犹太人,五岁时随家人移居美国。他曾执教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大的建筑系非常有名,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几乎都出自这里,譬如杨廷宝、童寯、梁思成等。

  路易斯·康1974年去世,活了73岁,那年他的儿子纳撒尼尔·康才11岁。儿子长大后,四处寻访父亲的建筑,他用这样的方式重新认识父亲。拍摄纪录片时,康的妻子已经去世,但他的两任女友(包括导演的母亲)都出镜接受了采访。令人惊讶的是,她们都独身到老,对路易斯·康几乎没有任何怨言,似乎只有怀念。这两位女士绝非等闲之辈,她们是康的助手和合作者,两人都为能参与康的设计工作而感到自豪。我想她们爱的是康的才华,是康的心灵伴侣。

  路易斯·康性格刚正不阿,不会迎合雇主,所以他的中标率不高,留下来的建筑也不多,这和贝聿铭相反。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竞标肯尼迪图书馆,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亲自主持招标工作,他去贝聿铭的公司察看,贝聿铭身上具有江南文化的雅致,柔情似水,彬彬有礼,西装笔挺;大厅,走廊、办公室四处铺满鲜花,迎接贵客,杰奎琳当然高兴。她去路易斯·康的公司,则见康的办公室凌乱不整,桌上摆着剩了两天的三明治残渣。康本人是不修边幅的名士做派,直来直去,不会花言巧语,在社交上他哪里是贝聿铭的对手?可想而知,杰奎琳把项目给了贝聿铭。纪录片中贝聿铭也接受访问,以他一向的谦虚口气说自己的几十个建筑抵不上路易斯·康的五六个经典之作。贝聿铭,当然是第一流的建筑师,可是比起康还是差了“一点点”。这一点点,有的人用一生也没法获得,哪怕你活得再久。就如杨德昌电影具有的品质,李安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

  柯布西耶、路易斯·康,他俩都在印度留下了不朽杰作,成为建筑爱好者朝圣的对象。尤其是康,晚年奔波于美国、印度、孟加拉国之间,把自己晚期最成熟的作品带到了东方。

  纪录片里有一段纳撒尼尔·康在加州萨克生物研究所(康最经典的作品之一)中间的广场上独自溜了一场精彩的旱冰,他在父亲建筑的怀抱里优雅地撒了一把欢。他找到了怀念和发泄的出口,一切归于平静。只有他的建筑立在那儿,美不可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18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
   第A23版:奥地利
   第A24版:日本
做终生学习者
一匹布马儿
光影与情隐:路易斯·康
智慧快餐
看MISA版《培尔·金特》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花作
夏日桃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15光影与情隐:路易斯·康 2019-07-14 2 2019年07月1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