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7月1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会记住你
许朋乐
  许朋乐  

  彭小莲走了,她踏上了“回家的路”。

  从红二代到黑五类,从魔都上海到江西农村,从北京电影学院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从黄浦江畔到大洋彼岸,再回到生她养她的上海,她一路走来,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她累了,病了,渴望回到父母身边,渴望享受那份久违的关爱和呵护……

  认识小莲已经三十多年了,她给我的印象真率、耿直、果断,风风火火、坦坦荡荡,是个才华横溢个性鲜明的作家,也是一位不忘初心富有理想的导演。她像个陀螺似的不停地在奔波在飘移在转动,写小说、散文、随笔、剧本,拍故事片、动画片、纪录片,她的文学底蕴和创作能量是超常的。她精力之充沛、性格之“刚烈”,巾帼不让须眉。在拍摄现场,她呼风唤雨,顶真较劲,要求近乎苛刻,谁动作慢了,谁事情没做到位,她眼睛一瞪,脸色一沉,扯开嗓子就大声嚷嚷,不带两句国骂算特给面子了。

  有人说,她这么做是为了确立女导演的威势。其实,她就是这种秉性,自信而富有主见,坦诚而不擅掩饰,不喜欢观言察色人云亦云,也不擅审时度势拐弯抹角,心里怎么想的,嘴巴就怎么说,竹筒倒豆子,巷口扛木头。每次讨论剧本、审看样片,她“护犊心切”,对不同意见不太会“虚心接受”,更不会趋炎附势做乖乖女,该说的不少一句,能争的不退一步,常常得罪了人还木知木觉。我不觉得这是她的弱点,艺术家就得有点个性有点脾气,就得有双手捧水而点滴不漏的严谨,做老好人当和事老,是创造不出好作品的。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0年初,在我分管上影电影创作生产的那些年里,她相继拍摄了《假装没感觉》《上海伦巴》《美丽上海》等影片,自然和我有很多接触,有时也难免会发生争执。对核定的影片预算,她总会找出许多理由要求增加。不过,尽管她居无定所,又没有固定的收入,但不会为酬金争多嫌少。她的字典里没有蝇营狗苟的偷安,也不存在谋求私欲的匍匐。她希望有更多的钱花在艺术品质上。她的好朋友、中国台湾著名摄影师林良忠,曾经在她的好几部影片中担任摄影师。一开始,我就有言在先,林良忠在上影拍戏,酬金必须参照上影标准,不可能太高。她笑笑说“只要高一点就行,实在不行我少拿一点好了”。她坚守自己的梦想,把每一部作品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唯恐有任何先天不足而留下瑕疵。她拍了多年的戏,训过、骂过的人不少,可大伙还是愿意和她合作。因为大家理解她对艺术的追求,认同她做事的风格,也尊重她奉行的人品,拍出好片子是大家的共同目标。

  别看小莲咋咋呼呼,大大咧咧,似乎什么都不在意,其实她还是挺记情的。拍《上海伦巴》时,有一天她跑到我办公室,要我为影片写个片名。我说,不行。我孬好也算是集团领导,给自家厂的片子题片名不合适。她十分干脆地怼了我:有什么不合适?请书法家题写要几千块钱,你批的预算里又没有这笔款项,你不写谁写?我无言以答。没想到,过了几个月,她从美国回来,特地给我带来一份小礼物,算是对我题写片名的酬谢。我打开一看,一小瓶白兰地,还是塑料瓶装的。凭心说这酒值不了几个钱;但它代表着小莲的一片真诚。时至今日,我依然珍藏着这瓶酒,珍藏着这份朴素的情谊。

  66个春来秋去,小莲用学习填补青春,用艺术打造人生,用生活酿制精品,不忘初心,奉献才华,坚持良知,追逐理想,用宽度和厚度构建了她生命的体量和能量,成为作家中电影拍得最好的人、导演中留下文字最多的人。那天看完她的最后一部影片《请你记住我》,冥冥中似乎有一种暗示和期待。

  小莲,我们会永远记住你……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文体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
   第A1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3版:夜上海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旅游
   第A17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18版:旅游资讯
   第A19版:旅游资讯
   第A20版:旅游资讯
   第A21版:旅游资讯
   第A22版:旅游资讯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垃圾分类的继往开来
我们会记住你
急诊风云
找准问题出在哪里
闹嫁被
梦中的蓝水晶
新民晚报夜光杯A15我们会记住你 2019-07-16 2 2019年07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