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国歌的诞生地,建成于2009年9月的国歌纪念广场和国歌展示馆,是上海人民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厚礼。它的诞生,源于一份18年前的杨浦区政协委员提案。
连夜赶写提案
“2001年初,我偶然读到一篇关于国歌的史料,才知道国歌原来就诞生在我工作的杨浦区,于是,我连夜赶写了一份有关建立国歌纪念馆的政协提案。”如今,在上海SMG旗下五岸传播有限公司任职的钱峻崖,谈起18年前的往事,仍然记忆犹新。
当时,钱峻崖在杨浦区影院剧场管理所任所长,区政协委员。他读到的这篇文章,提到杨浦区荆州路405号(时为上海新沪钢铁厂)曾经是电通影片公司的前身,电影《风云儿女》就是这里拍摄的第一部影片。1935年4月14日,就在聂耳赴日学习的前一天,他亲自到这里用简谱初稿试唱了《义勇军进行曲》。4月末,聂耳又从日本将修改后的《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寄回上海电通公司。1935年5月24日,《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首映,影片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此传唱遍战火弥漫的中国,激励着所有不愿做奴隶的华夏儿女奋起抗争。
这份《关于设立〈国歌〉诞生地纪念馆的建议》的提案,在当年的杨浦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提案迟迟没有得到落实,但却引发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鸣。杨浦区政协和区党史办多次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考证,并向上级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
2005年“两会”期间,已经调任上海电影家协会工作的钱峻崖,第3次提出建立国歌纪念馆的建议。在他主笔的这份集体提案中,引用了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在法国马赛演讲中的一段话:“马赛是法国国歌马赛曲的诞生地,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诞生地。”这份提案被杨浦区政协作为社情民意送达市政协后,引起了中共上海市委的高度重视,市委宣传部迅速组织市文管会、档案局等专家开展考察论证,认为这是一份弘扬海派红色文化资源的好建议。当年,杨浦区委、区政府正式立项规划。
献上生日礼物
2006年11月30日,在当年电通公司的旧址上,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同时,杨浦区文化局也组织人员分赴北京、云南等地,先后拜访了田汉、聂耳的亲属后人,在他们的帮助指导下征集相关文物。在经过近3年的建设后,国歌纪念广场和国歌展示馆,终于在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竣工开放,并征集到与国歌相关的大量珍贵史料。落成典礼当天,田汉、聂耳的亲属都从千里之外赶来,许多当年左翼电影界著名导演、演员的后人也参加了典礼。
从第一份提案的提交,到国歌纪念广场、国歌展示馆的落成,用了整整8年时间。8年里,钱峻崖和所有有着同样梦想的人,一起孜孜不倦地推动着梦想的实现。上海也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共和国60华诞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生日礼物。
讲述情缘故事
建成10年来,国歌展示馆的全体工作人员都铭记着这份神圣的使命,并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据不完全统计,开馆至今,已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者90余万人次,参观人数逐年显著增加。展示馆的影响力也逐渐辐射到海外,聂耳罹难地的日本藤泽市市长就两次率队前来参观,向馆方赠送了该市纪念聂耳诞辰100周年活动的珍贵资料。
作为建馆提案的第一人,钱峻崖在这10年间,也数度回到国歌展示馆讲述他的国歌情缘故事。 通讯员 戴立波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