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车行至淮海中路近陕西南路,斑马线前,照例停车等待行人通过。
由于并非高峰时段,人行道上只有一位50多岁的妇人陪着一位她母亲模样的老太太,拎着购物袋,在慢慢穿马路。踱步至我车头前,母女俩还特意腾出手致谢,过了马路,还连连点头微笑。
说实话,那一刻,作为每天在魔都大街小巷穿梭的女司机,真是有点受宠若惊。这两年,明显可以感受到,斑马线前耐心等候行人通过的车辆多了起来。一方面,2017年新修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对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的行为作出明确处罚规定,对三种情况记3分,罚100元。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条例一经颁布,确实对广大司机起到了有效约束。另一方面,细节处的变化也足以显示市民素质正在显著提升——起初,很多车辆是卡着斑马线才猛地刹车,现在,越来越多的车辆隔着几米距离就慢慢降低了车速。
然而,从司机角度而言,这样暖心的偶遇和挥手,却实在是少之又少。斑马线上,闲庭漫步不管绿灯已经开始闪烁的有之,聊微信、打手游的有之,戴着耳机沉浸自我世界的有之,大人聊天任凭孩子嬉笑打闹的,也有之。难怪,“红领巾过马路时向司机鞠躬致谢”“看!这是人行道上最美风景”等新闻每每传出,就成了爆款。这是因为,这镜头实在稀罕着呢!
因此,常有司机笑言,相比行人,现在的自己倒像是成了“弱势群体”,怕被人碰瓷,怕失了耐心,怕遇到横穿出来的行人来不及反应。今年1月,温州警方根据《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向一名在斑马线上看手机的女士开出了首张“低头族”罚单。根据这个条例,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低头看手机、嬉戏等,影响其他车辆或者行人通行等行为可由公安部门进行管理处罚。“温州经验”在全国各省市引起热议,有法可依固然不错,但考虑到执法成本,能否有违必究值得探讨。
几秒钟、至多几十秒钟的时间,是生命里的短暂一瞬,但有时也会让生命逆转方向。什么时候该抢一抢,什么时候该等一等,更取决于每一个人长久以来的自省和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