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8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十多年的接力
高克勤
  高克勤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成就非凡。几代出版人、学者为传承中华文明孜孜矻矻,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2019上海书展开幕在即,回忆、记录那些留存史册的人和事,不忘初心,薪火相传,开拓创新。

  有这么一套书,其中最早的一些品种出版于六十多年前,目前还代表着所在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准;这套书已经出版了140多种,目前还在继续编辑出版中。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历时最长、学术含量最高、最能体现本社精品图书特色的一套大型丛书,也是体现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成就的一个标志性项目。

  上海古籍出版社向以古典文学典籍的整理出版为重点。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1956年成立的古典文学出版社和其后组建的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就出版了不少经过整理的古典文学典籍,其中就有钱仲联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夏承焘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等。1978年恢复建制的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伊始就推出了《中国古典文学丛书》,首先重印或修订重版了以前出版过的近10种古典文学典籍整理本,并将其纳入丛书之中;随后出版了朱东润的《梅尧臣集编年校注》、钱伯城的《袁宏道集笺校》等一批老学者从事多年的整理著作;之后的近三十年间,基本上以每年出版2—4种的速度,不断推出丛书的新品种。

  这套书所收作品均为中国古典文学名作,整理者又多是当代造诣深厚的学者,有的还是这个专业中的领军人物甚至是大师级的学者,其整理方式严谨细致,堪称古籍整理的典范。这套丛书的出版,也凝聚了出版人的心血和智慧。上海古籍出版社本以拥有不少学者型编辑而闻名于业界,由于他们有古籍整理的丰富经验,所以在审稿过程中,本着敬业和奉献的精神,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能够发现来稿中存在的问题或不够完善之处,并进行大量补证,甚至做了大量计在整理者名下的校注工作。这里仅以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及其责任编辑陈振鹏为例。

  邓广铭先生是宋史研究泰斗。《稼轩词编年笺注》一书凝聚了邓先生毕生的心血。此书完成于上世纪30年代,1957年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半个世纪中,此书多次修订,直至199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了增订三版,增订本字数逾60万字,篇幅比初版增加了一倍以上。增补部分就包含了编辑陈振鹏先生的成果。从1985年接到邓先生的增补本来稿到1993年出版,编辑出版工作达八年之久。陈先生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正如邓先生在题记中所说:“陈先生对于这本《稼轩词编年笺注》的审查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签贴了数以百计的意见,将全稿寄回,要我参照修改。我翻读之后,觉得他的意见无不确切谛当;他对于原笺原注中的错误,都能指点得切中要害;他所建议添换的新的笺注,也都使本书在质量上得到很大提高。”邓先生在题记中还列举了陈先生的一些珍贵意见。这篇题记充分表现出邓先生这位著名学者虚怀若谷的治学态度和对编辑工作的充分尊重。经陈振鹏先生审阅的书稿还有钱仲联的《剑南诗稿校注》、项楚的《王梵志诗校注》等,像这样作者和编辑相互切磋,使著作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的例子,在这套丛书中是不鲜见的。

  一位长期参与这套丛书的老编辑深有感慨地说:“我们看着这套书长大,编着这套书老去。”尽管岁月流逝,这场已持续六十多年的接力还在一棒接着一棒传,这套丛书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十日谈

  古籍新韵

  责编:郭影

  明请读叶圣陶和《永乐大典》的故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9年热线夏令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9年热线夏令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目击/上海之魅
   第A13版:目击/上海之魅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晚年莎士比亚
八八沈公
寻觅垃圾的往事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长安古城(中国画)
六十多年的接力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六十多年的接力 2019-08-09 2 2019年08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