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另一个“台风”也悄然而至。美国有关机构8月7日发布了一项禁用联邦资金从华为等五家中国公司购买电信设备禁令的临时规定。据报道,五家被临时列为禁止采购对象的中国企业分别是:华为、海康威视、中兴通讯、海能达、大华技术以及五家公司任何的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主要涉及通信技术及安防监控两大领域,禁令将在8月13日生效。华为在意料之中,大疆躲过一劫。而对此禁令,华为表示:“我们对今天的新闻并不感到意外,这只是美国《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的实施条例。华为将继续在联邦法院挑战该禁令的合宪性。”
俗话说该来的总会来的,但华为的平静话语,不仅让人肃然起敬,而且让笔者又有了新的想法:假如华为这样连美国政府都一直打压的企业如果是上市公司会怎么样?你想过吗?
对于华为,似乎每个人都很熟悉,它是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不少新词都与之有关:实体清单、鸿蒙、华为海思、mate系列、5G基站等等,每个新词都包含极大的信息量。7月30日下午,华为发布了2019年半年报:收入4013亿元,同比增长23.2%,十分亮眼。而实际上,华为自2006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收入年复合增速保持在22%,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巨头。作为一家非上市公司,华为受到了比不少上市公司还要多的关注。
假如用2018年财报数据来比较,我们就能知道华为的强大。营收7212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比较一下就知道了。先看国内企业:腾讯3126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2503亿元人民币,百度首次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华为的收入与BAT三家之和大致相当。再与美国科技公司比较:苹果2615.65亿美元,谷歌母公司893.21亿美元,脸书558.4亿美元,思科493亿美元,IBM398亿美元,高通227.32亿美元。这样国内外相比较,华为体量早就大得让某些国家难以入睡了。而且华为还不是上市公司!
华为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而布局全球了,其海外收入占比较高。2009-2016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均超过50%;只不过2017-2018年,由于华为手机在国内的畅销,导致近两年国内收入反而超过海外收入。
在公司收入快速增加的背景下,公司的研发占收入比重不降反升。2018年公司研发支出已经达到1015亿元,位居世界第五,超越了苹果、Intel等科技巨头。在2019年半年报发布的同时,华为表示全年研发投入计划为1200亿元,进一步较2018年增长18%。设想如果华为登陆科创板,以中国通号当前28倍市盈率为下限,以全部27家公司估值中位数的100倍市盈率为上限,按照华为2019年净利润750亿元计,对应市值将在2.1万亿-7.5万亿之间!华为的发展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崛起是华为壮大的背景。
看看华为,能否纠正自己对未来的预期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