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作家讲座
时间久了,店员们了解到,这位醒目但不声不响的读者李志明,是一位在静安宾馆工作的厨师。厨师的工作时间一天10个小时,下午两点到四点,正好匀出了一段空暇时光,而这段时间又恰恰掐着作家书店读书活动的时段。所幸的是,静安宾馆离书店不远,李志明骑上一辆自行车,十分钟就到了。停好车,一路小跑上楼,厨师的工作服来不及换,且下午还要继续进厨房上班,制服不换也无妨,只是唯恐上面积淀着挥之不去的油烟气,会让周围人不适,李志明从一开始听讲,就选择坐在了楼梯上。“要是下午时间允许,不用接着上班,我会换上普通服装的。”李志明笑着说。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成为了李志明的固定充电时间:“我想把过去的时光夺回来。”但这样的“夺取”只能靠自觉。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李志明,遗憾于自己青少年时代的阅读范围有限,只能翻看一些小人书,参军到了部队之后,住在绍兴路上的家人常常给他寄一些《钟山》《收获》《青年一代》等杂志,让他的军营生活渐渐有了文学的滋润。相比较同时代的作家,他更偏好巴金与靳以的作品,那些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作家的所写所感,现代人还能感同身受。
李志明还记得去年作家书店开业那天的滂沱大雨,因为打那天起,他就开始参加这里的读书活动,“氛围好,还能走进书店,逛逛看看,与店员相熟了,就经常交流,他们会告诉我今天又来了什么作家讲座。”
文学只是爱好
自从参加了作家书店的读书会讲座,在李志明的工作之余,附近的文学讲座他基本都跑遍了,静安区文化宫、巴金故居、思南文学之家……他都是常客,读书会指导他读书看书,在行业报纸上时有文章发表,并参加了一些征文活动。
若干年前,李志明曾经担任过一阵子《青年报》的通讯员,但是他终究没有把文学作为职业,“文学只是我的爱好,厨师是我养家的职业,我不会把爱好当作职业,否则我连爱好都没有了。”
喜欢靳以的书,却又碍于高昂的书价,每一次李志明在作家书店都默默地翻看其中的几个章节,终于等到了打折,买下书来。去年的上海书展上,借此机会结识了靳以的长女章洁思女士,几番交流,让李志明更欣慰于书本给自己打开的广阔天地。
今年,正准备去逛上海书展的李志明会给妻子买点绒线编织、烹饪等实用书,给儿子买一点金融类的工具书,妥贴细心的他,以此稍作抚慰,好让家人长久地支持自己安静地看书。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