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了又改 保持低调
7月16日那晚,音乐会开票前,设计师拿出了海报的第一稿,并发给宁峰看。按照“惯例”,“真不错!”“谢谢!”就过去了!结果,不到半小时,宁峰就发来了他的第一次修改意见,“我看了,有些想法想与您商量一下。就是这个海报正面的背景,就没有必要再放我的头像了,而应该放巴赫的头像更合适。海报的背面也如此,都应该放巴赫的头像更合适。因为这毕竟是巴赫的作品,我不过是好多演奏者中的一个……”
这也是设计师从业以来第一次听到要把自己的头像去掉的要求,设计师按宁峰先生意见改了一稿,再次发给宁峰征求意见。谁知,仅仅几分钟后,宁峰又发来了他的第二次修改意见,“我在海报封面上的名字(字号)有点太大了,还是应该突出巴赫为好。我觉得,一个演奏家名字的字号比作曲家名字的字号还要大,总是一件不太合适的事情。”
随后,宁峰发来他以往同类作品音乐会海报样稿给设计师作参考,于是,就有了这份突出巴赫的海报(见右图)。主办方也表示,与演奏家本人讨论其音乐会海报或节目册设计稿也不是一次两次,但像宁峰先生这样反复发来意见,要求突出作曲家及其作品,要求减少自己头像、缩小自己名字字号的,还真是第一次。
心心念念 想吃生煎
在音乐上,宁峰虔诚地敬畏着巴赫,在生活中,他则是一个简单低调甚至有点童趣的人。
去年10月28日,宁峰应邀参加当天上午在上海音乐厅举行的“星广会”特别节目,在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音乐节“青春致敬舒伯特——中外著名小提琴家上海系列独奏音乐会”上担任压轴演奏。而前一天晚上,他在武汉还有一场音乐会,按惯例,在次日一早赶到相距800多公里的上海演出,几乎不可能,也没有时间与钢琴伴奏合练。善解人意的宁峰作出了一个“非常”的决定:请钢琴伴奏黄秋宁在10月26日提前赶到武汉与他合练,再返回上海等他,共同参加10月28日的这场演出。
坐了一夜火车,宁峰就在车里喝了一杯咖啡,啃了一个汉堡,车停下,他走上音乐厅的舞台完成了演出,照例精彩,满堂掌声,经久不息。原本中午的庆功宴,主办方问他想吃什么,他说,能不能弯到吴江路,那里有一家“小杨生煎”,我喜欢!说罢,天性为别人着想的宁峰又说道:“现在路上停车不便,您到那里找个可停车的地方稍等一会儿,我自己跑去看看能不能买到。”
车到附近停下,宁峰下车快步跑去,不多时,又悻悻然跑回,说:“等候的人太多了,也不能让您久等。咱们走吧,下回再吃!”希望这次上海音乐会后,他能一圆生煎之梦!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