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本月起,非载客时段10号线各始发站新出现这样一幕~~~
本月起,非载客时段10号线各始发站新出现这样一幕~~~
     
2019年08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月起,非载客时段10号线各始发站新出现这样一幕
司机车站等 地铁自己开过来
曹刚
本月起,轨交10号线四辆列车在非载客时段试点“无人驾驶”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首席记者 曹刚  

  本月起,每天非载客时段,10号线吴中路停车场会开出4列空车,自动驶向多个车站。黄斌乾等18名地铁司机组成的特殊班组(S班),不用半夜从停车场取车、发车,只需早晨到始发站,等空车自己开过来,再和乘客一起上车。

  上海地铁10号线,是国内首条最高自动化等级的地铁线路。在建的14、15和18号线,也将采用同等级全自动驾驶技术。这个月,10号线全自动运营满5周年。在技术上,无需人工操作,但司机并没离开列车,他们在车里忙些啥?

  5年来,10号线涌现了大批一岗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运维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运营可靠度也明显提升——今年每开行1088万车公里出现一次5分钟晚点,其他线路是745万车公里出现一次。

  清晨5时59分,一列10号线空车缓缓驶入新江湾城站,驾驶室内空无一人。车门打开,黄斌乾与零星乘客一起上车,他是这班车的司机。和其他线路不同,10号线驾驶室边门紧锁,司机都从1号车厢进出。

  6时01分,这列车准时发车,开始一天的运营。

  1个多小时前,它还在10号线吴中路停车场,从休眠状态自动唤醒,自动完成自检,再自动出库,自动开往始发站新江湾城。全过程“自动”,无需司机上车操作。孩提时代,遥控列车自由驰骋的梦想,照进了现实中的地铁轨道上。

  “多点值乘”

  告别集体宿舍

  自从5年前实行全自动运营以来,10号线一直保持最高自动化等级。从技术角度考虑,可以不要司机;但从安全角度考虑,司机依然坚守在车上——高峰时段,在驾驶室监护列车运行,投入应急处置;低谷时段,在车厢内来回巡视,解答询问、维持秩序、检查设备。

  本月初,10号线迈出了一小步——全线每天37列运营车辆中的4列,在早晚出入库的非载客时段,空车自动往返于停车场和车站;司机值乘方式也改为“多点值乘”。黄斌乾等18人最早吃螃蟹,告别“夜出班”。

  先普及一条基本知识:地铁和公交类似,夜间需返回停车场休息维护,次日早晨再出库开往起点站。此前,10号线司机每个月都有七八次“夜出班”——傍晚五点左右统一到陕西南路站上岗,结束运营后随车回到吴中路停车场,此时通常已过零点,再去附近的集体宿舍睡一觉;第二天早晨四五点起床,随车出库,忙到上午八点左右下班。

  黄斌乾坦言,“夜出班”的日子往往只能睡4个小时,晚上也没法顾家。这是之前全上海所有地铁司机的常态。

  S班本月成立,33岁的黄斌乾报名入选,特别开心。开了12年地铁,他上了12年“夜出班”。儿子半年前出生,现在他可以每天回家睡个整觉,多陪陪宝贝儿子了。更令他高兴的是,以前上下班,要到陕西南路站报到,而根据新排班表,他可以直接去新江湾城站出勤退勤,通勤时间大大缩短。“从我家走过去,只要十来分钟。”这便有了5时59分黄斌乾在站台等车的那一幕。

  “通勤列车”

  本月首次发车

  S班的最大特色,是在非载客时段解放司机,提高了生产率。司机可自行到新江湾城站、航中路站、宋园路站或新天地站上岗,等待列车自动开到自己面前。

  不过,像黄斌乾这样家住值乘点附近的,毕竟不多。同为S班司机的吴必成,住在普陀区宜川路沪太路,要在5时30分左右赶到新江湾城,必须首先解决交通问题。

  于是,上海地铁本月第一次开出了“职工通勤列车”。每天早晨从龙柏新村站开往新江湾城站,沿途停靠七站,将S班司机送往值乘点。吴必成一般4时30分出门,骑电动自行车到南京东路站,5时13分坐上通勤车,半小时后到达新江湾城站。

  S班18名司机的挑选过程,与大数据有关。10号线运维管理部副经理陈钧介绍,全线司机共203名,“常住地址距通勤列车停靠站点5公里的,占30%;5公里到10公里的,占40%。路程越近,对S班的兴趣往往越大。”

  “试点S班和‘多点值乘’,司机告别集体宿舍,回家睡得更香,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感受度改善,工作干劲也更足了,还有利于提高工时利用率。”S班的班组长王子伟解释,以往,203名司机分成4个班组,每个班组约50人一起出勤,排队登上各自列车,轮流上岗,等待值乘的时间相对较长。“S班加强了排班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根据行车任务,有计划地安排司机值乘,等待时间缩短,生产率相应提高。”

  陈钧强调,目前,试点仅限10号线少数列车的非载客时段。“需要循序渐进,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及时调整,为今后更大范围推广积累经验。”

  “一年半次”

  也要备足预案

  看似只迈出一小步,10号线却准备了9个月。陈钧介绍,设计新方案,从去年11月持续到今年7月——调整复杂的排班计划、制定岗位作业指导书和详细的应急预案。

  “特别是应急预案,事关安全,首先要回答一个核心问题:空车早晨出库后,万一出故障停在半路上,怎么办?”10号线其他列车,始终有司机在车上,能立刻现场处置。但S班这4列,此时空无一人。

  不解决这个难题,试点就不能启动。

  “我们统计了2014年8月(开始全自动运营)到2019年5月,10号线需要人工干预的故障,估算出S班4列车在非载客时段发生故障的次数,每年约0.5次。”即便一年可能只出半次故障,上海地铁也必须备足预案。

  第一,应急人员从哪来?“可调派后续列车紧急支援,靠近故障车辆后,司机迅速转移到前车。”

  第二,司机怎么上车?“10号线车厢与隧道的高差有1米多。应急处置要和时间赛跑,我们研制了一种便携式脚蹬装置,方便司机借力,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前车。”

  陈钧透露,这些新技能,203名司机都要掌握,因为人人都可能承担应急任务。“S班还没遇到过突发故障,但所有司机都已接受过专项培训及实战演练。”

  上海地铁基于10号线的运营经验,成立了全自动智能工作室,组建全自动运行技术组、智慧车站创新组和运维管理研究组等,全面研究智慧运维管理模式。不久的将来,当列车突发故障时,可能自行“蠕动”到最近的车站,方便工作人员上车处置。随着全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渐成熟,S班的成功经验有望推广到10号线更多列车及更多时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广告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祝新民晚报创刊90周年专版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阳光天地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健康园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2-13
司机车站等 地铁自己开过来
10号线司机:走出驾驶室
新民晚报要闻A05司机车站等 地铁自己开过来 2019-08-26 2 2019年08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