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黄世康《东南形胜海丝源头》创作记
~~~——黄世康《东南形胜海丝源头》创作记
~~~——黄世康《东南形胜海丝源头》创作记
~~~——黄世康《东南形胜海丝源头》创作记
~~~——黄世康《东南形胜海丝源头》创作记
     
2019年08月3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大爱倾注笔端
——黄世康《东南形胜海丝源头》创作记
恽甫铭
  历经9个小时,一幅横6.5米、纵1.9米的中国画《东南形胜海丝源头》,完美地安装在南安市人民会堂入门大厅正面墙壁上。巍峨耸立的九日山、烟云缭绕的古刹延福寺、溪水日夜流淌的菩萨泉、“山中无石不刻字”的西崖石刻群……尽收眼底;晋江两岸葱郁树木,舟楫云集,百舸争流,好一派“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画芯达111平方尺的鸿篇巨制,气势磅礴、笔墨酣畅,激情地讴歌了海上丝绸之路源头——新时代泉州南安的盛景。“我把对家乡的大爱融进了笔墨。”军人出身、66岁的画家黄世康舒了一口气:两个月来夜以继日独立完成的这幅画,终于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前,挂上了南安人民举行重要活动的庄严殿堂。

  □ 恽甫铭

  八闽子弟本色

  黄世康是福建南安人,上世纪70年代在南京空军部队服役,我们是有共同爱好的战友。他的专业是为基层连队放映电影,画得一手幻灯片宣传连队好人好事、主动辅导连队出黑板报写美术字,成为基层干部战士欢迎的“小画家”。他自学成才,作品曾多次参加南京军区、南京空军和江苏省的美术展览,绘制的幻灯片在比赛中夺得三等奖。复员回到家乡担任单位美工,如鱼得水,可以更好地钻研书画艺术了。在八闽文化和“丝路”文化的熏陶浸润下,画艺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他的《省新清歌》《翁山遗韵》《海丝古渡》《诗山十八景》等一大批歌颂家乡历史人文风貌的中国画,受到广泛欢迎。他出版的多种歌颂家乡山水的挂历和画册,在泉州地区有相当的影响。他同时成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和书法家协会会员。

  今年5月27日,黄世康在微信里给我发了一张在客厅里弯腰画画的图片,告诉我:“正在完成一幅政府定制的大型国画。”我知道,世康已经60多岁了,要独立完成一幅大画谈何容易,它需要付出多大精力和体力啊!但人生能有几回搏?于是鼓励他:“好好画,打你的品牌,是一次自我挑战!”世康告诉我,6年前退休时曾有个梦想:画一幅画献给养育自己的家乡人民,替换上世纪与同事合作的油画《长城颂》。今年初,这个想法得到了市委宣传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们对黄世康作画不取分文的义举表示赞许,承诺拨专款用于装裱、制框等费用。

  画什么呢?“南安人民会堂是市里举办重大活动和召开重要会议的场所,挂在这里的画,必须大气,要有代表性。九日山,无疑是南安最具品牌价值的古迹。”作为八闽子弟,黄世康把目光聚焦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他要把对家乡的炽热情感通过笔墨艺术地表达出来。

  情系海丝之路

  其实,黄世康情系“丝路”,敬畏历史,早就为实现这个梦想悄悄地做着功课,为创作这幅画到实地写生,积累了大量画稿。

  据史书记载:泉州南安,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海上通道。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九日山77方摩崖石刻中有13方海上祈风石刻是泉州海丝起点的珍贵物证。1991年2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员30余人,到达九日山,亲眼目睹了历史遗迹,留下了西崖石刻群唯一的英文石刻。碑文写道:“在九日山最后一次祈风典礼之后七百余年,来自非洲、美洲、亚洲和欧洲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员……来到这里,作为朝圣者,我们既重温这古老的祈祷,也带来了各国人民和平的信息……为此,特留下这块象征友谊与对话的石刻。”由此,泉州被联合国认定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城。

  黄世康翻阅史料,求教九日山文管所老所长胡家其,到了痴迷忘我的境界。他无数次带上速写本、照相机、水壶和干粮,跋涉在人迹罕至的九日山头,以至于有一次把送他到九日山采风的出租车撂在山下等了半天。日积月累,九日山的一山一石、一树一木,仿佛就刻在了他的脑海中,浑然天成,呼之欲出。黄世康不止一次地画九日山,《海丝源头胜景》的系列作品就画了12幅。

  “东峰、西峰我都爬过,一边爬一边看。这次我又专程到九日山,一览全貌。”黄世康拿出一张普普通通的卡纸给我看,“这是我酝酿后构思的小稿。正式起稿时,按照这幅画折纸定位放大,然后一边画一边补充细节,逐步完善。”

  挑战鸿篇巨制

  虽然成竹在胸,一旦动笔,黄世康就知道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硬仗。几年部队生活铸就了他军人的坚毅性格,让他一往无前。“画桌不够大,我就拉走客厅的桌椅、茶几,以地板为画板,铺开宣纸就地而画。”除了吃饭睡觉,一天要画10个小时!或蹲或坐或趴,累得他直不起腰。低头作画,脑袋发晕,血压升高,才逼得他停下来休息。夫人心疼,但爱莫能助,只能做好后勤默默地支持他。

  夏季的闽南,闷热异常,30多摄氏度的气温是常态。画室里不能开空调也不能吹电扇,这让他成天汗流浃背,还要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地画!他暗暗地告诫自己:“万事开头难!起墨稿最难,一着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必须挺住,小心加小心。”半个月后,墨稿终于完成,黄世康高兴地对夫人说:“累,并快乐着,我可以松一口气了。”

  实际上,墨稿画好才完成一半,更大的挑战在后面。为了画好从未画过的大画,他殚精竭虑,冥思苦想,吃饭在构思,走路在构思,入睡前也在构思。“要把握气势宏大这一基调,营造意境和整体氛围,构图、行笔、用墨、设色每一步都要十分讲究。”他在微信里告诉我。是啊!古人云:大胆落笔,细心收拾。最后每一步都极为重要。为了完美地呈现九日山胜景,需要把这半成品挂起来,以便观察作最后的调整和润色。7月,黄世康在朋友的帮助下,把画作高高地挂在了板墙上,登上了泉州极泰机械有限公司提供的高空平台车,依靠升降机作业。他在传统笔墨基础上,注入当代审美元素,使之可爱可亲可游可居。自学成才的黄世康,蘸满深情的墨汁,将对家乡的大爱倾注于笔端,淋漓尽致地把九日山的钟灵毓秀表达得古意盎然,充满生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特别报道
   第A04版: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特别报道
   第A05版: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上海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法谭
   第A17版:新民法谭
   第A18版: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20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21版:金色池塘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金色池塘
格言
将大爱倾注笔端
谈谈“小老人”(之四)
讴歌辉煌,留住乡恋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A21将大爱倾注笔端 2019-08-31 2 2019年08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