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下午一时,笔者来到田林东路上一高层九楼采访著名京剧演员孙正阳,孙老刚起床不久。孙老的生物钟与一般人不同。每天晚上他看完电视剧总要到半夜才能就寝,第二天十时以后才能起床。问到睡眠质量,孙老说八小时睡眠是没有问题的。睡好觉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精力之举,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来说尤为重要。
年已88岁的孙正阳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早年考入上海戏剧学校,师从刘嵩樵、罗文奎、关鸿宾、梁连柱等,由于聪明善学、勤奋刻苦,在校内便初露头角。1953年加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前身),与周信芳、李玉茹、童芷苓、汪正华等名家长期同台合作,技艺精进。1955年与李玉茹等人参加华沙青年联欢会,主演《秋江》《拾玉镯》等剧目。他不但善当绿叶,而且还独创了一些以丑角为主的剧目,如《海周过关》、连台本戏《七侠五义》等,在不断积累前丑角艺人舞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点,不断创新,为丰富丑角表演剧目做出了贡献。他参加现代戏的演出,在《智取威虎山》剧中成功地扮演了栾平这一角色,在《磐石湾》中扮演了08,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1年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孙正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代表性传承人。
“我没有什么大的兴趣爱好,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崇尚京剧、钻研京剧。京剧是国粹,无论唱腔还是服饰,抑或做功、布景,都是很美的。我们要好好发扬它,传承它。”孙正阳退休后,对京剧仍孜孜以求。他经常赴上海京剧院指导年轻人或后辈排戏。中央台和上海台的戏曲频道,是他最爱看的节目。他不仅关注京剧还关注其他剧种。“剧种之间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他十分注重京剧的群众化。有一次他看到电视荧屏上不打演员念白的字句,当即向电视台编导提出了意见:打一下文字,不是让观众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吗!他一生收了好几名徒弟,如金锡华、奚培民、韩奎喜、徐孟柯和台湾的陈立昌、冠生。他的徒弟个个能文能武,演得潇洒自如,名闻遐迩。孙正阳80岁那年,还亲赴宝岛台湾献演,与同行交流,被传为美谈。“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陶醉其间,我感到享受与快乐。”
孙正阳很重视体育锻炼,每天要用二十分钟时间踢踢腿,压压腿,活络一下筋骨。他说:人老了,不能像年轻人那样从事量很大的运动,应量力而行,做一些自己适合的运动。这样可使血脉畅通,延缓衰老。否则长时间坐着、躺着会衰老得很快。
在饮食上孙老讲究合理,注意膳食平衡 。他很喜欢吃面食。早餐是包子、酒酿圆子和一些干点心。中晚餐有荤有素。在烹饪上他叮嘱保姆少放些油与盐,尽可能做得清淡一些。他不忌口,除了多吃新鲜的蔬菜外,也适当吃一些肉片、鱼、虾与蟹。晚上喝一些白兰地或红葡萄酒。过去孙老有吸烟的习惯,自从得知吸烟危害多多后,他狠下决心把烟戒了。平时他还服一些二女儿从美国休斯顿捎来的西洋参。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的那本书今年六七月份就要出版了。”孙老指的书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江南美丑——孙正阳传》。上海京剧院为让京剧宝贵的经验传承下去,组织人力对一批老艺人、老专家进行采访。《江南美丑——孙正阳传》一书共15万字,收录了100余张剧照和生活照,由忻鼎亮执笔,记叙了孙正阳从出生、5岁登台、拜师学艺、创出一片新天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全过程。“国家重视,单位重视,看到自己的登台演出的成果被总结了出来,留给后人,真是好开心噢 !”
孙正阳的夫人筱月英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他们是一对艺术夫妻。“她年轻时向我学戏,我毫无保留地教她,从相知相爱,最后走到了一起。”结为伉俪后,夫妇俩相濡以沫,相亲相爱,从未吵过一次架。挂在大厅墙上夫妻俩合演《小放牛》的大幅彩照,就是最好的见证。在戏剧界他们堪称模范夫妻。
孙正阳筱月英还是一对患难夫妻。“文革”时担任春泥越剧团副团长的筱月英被靠边站,受到批判。回到家中,她把此情况告诉了丈夫。孙正阳劝慰道:这种情况是暂时的,黑白是非迟早会弄清楚,那只是时间问题。把心放平,把该做的事做好,不要背包袱。两人相互支持与鼓励,终于迈过了人生的难关。
孙正阳育有一儿和两女,目前与儿子、大女儿、孙女住在一起。在这个大家庭里,小辈孝敬老人,长辈关怀下一代,和和睦睦。一次孙老夫妇钻石婚,小辈们纷纷买了礼品前来祝贺,办了庆贺酒,出版了一本父母钻石婚纪念册,里面收录了父母生活照、全家福照、剧照百余张。“我能长寿,与这一融洽的家庭环境有一定关系。”
“人老了,总有一点病痛,关键在于正确应对。”孙老应对疾病方式有两:一是放平心态,持乐观态度,不背包袱。二是遵医服药。如高血压病就要坚持天天服药,这样就确保安全。“只要把控得好,延年益寿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