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西中学
高三(5)班
结束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志愿者工作后,我顿感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成就感。之前又有在红色基地担任讲解的经历,自觉对党史有一定了解,又想深入学习并把所学带给更多人,于是我来到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党的诞生地。
七月中旬,清晨的黄陂南路蒸腾着一股热气,昨夜的积水倒映着已在排队等候参观的团队。“新天地”到了傍晚便成了“新的一大之地”,明白了起名人的独具匠心。经过严格的“考核”后,我从7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志愿者讲解员中的一个。此时此刻,展厅人群涌动,声声誓言入耳,党旗飘扬在浮雕《起点》前,十五位代表庄严凝视,气势磅礴。
经过两周的训练,两万字讲解稿我终于倒背如流,但这才入门而已,我的第一次讲解就遇到了许多意外的情况。
由于特别紧张,尽管极力放慢语速,但还是会卡住。到一楼的后半部分,语速已经快到大脑跟不上嘴,时不时地停顿数秒。黑压压的展厅里人们齐刷刷看向我,我紧张得出了一身汗,手里捏的遥控器“刺溜”滑落到地上。我捡起来后又发现扩音器没了声音,我急得手足无措,只得扯着嗓子大声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部分。直到后来播放“1920年复兴公园街区”视频时,我才调整好扩音器。因为出汗手滑,我不小心又按到了遥控器的频道,串了音,还没发现的我,仍在兴致勃勃地介绍张静泉秘藏书报的故事,保安挤进人群提醒我,马上把队伍向前带!没听完故事的观众们很扫兴,我也觉得很难堪。
每次讲解都要根据客流和间隔作内容的调整,这是作为新手的我从“血”的教训中得出的结论。那次,我被前后仅间隔10分钟的队伍两面夹击,无奈下只好带队参观原不需详讲的13位代表。我顿时傻了眼。我并未对他们的事迹作概括,还没准备过讲解,我硬着头皮走到展板,疙疙瘩瘩地想起什么就讲什么,草草了事。我眼睁睁看着观众有的去前面看视频,有的跟着后面一批走,身边的听众寥寥无几,好不容易撑到了结束。
我明白功夫在讲解外,种种问题出现不仅是经验不足,更因为知识储备没有达到收放自如的地步。一有空,当专业讲解员工作时,我便挤到最前面学习,听着听着,我真实感受到7月30日晚的紧迫,感叹马林的当机立断。我们表达的明明是同一个内容,但他们就是能讲得效果不同。我听了镇馆之宝来龙去脉的故事,试着去讲,发现听众听得都聚精会神,原来,这些小故事才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我去书店买了《伟大的开端》,读到陈独秀日本留学因割人辫子被驱逐出境,归国后投身反清暗杀团、岳王会,中华民国建立时踌躇满志,但再度逃亡,才明白一个热血青年在经历浮沉后,发出“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的必然性。展板上“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只有一句话,背后却有必然的逻辑。
我还翻出了曾经的历史笔记,思潮与历史事件的串联理解使得展厅的讲解能够更加流畅,我的带教老师曾用相同的逻辑教我梳理过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的必然因素。上海的政治格局、共产国际代表的到来、南陈北李的酝酿,以及早期组织的建立发生化学反应,助力会议在1921年的上海召开,“历史,总在偶然中体现着必然。”我深切地感受到,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是历史的必然。
在观众较少的中午,我会在展厅里来来回回地走,静心感受,充实讲解内容。我喜欢在追梦厅大声地说“不忘初心,是凝心聚力的时代呼唤;牢记使命,是再书华章的时代强音。”每一次讲解都是心灵的洗礼。
我和听众一样,也是被呼唤的追梦人。在党的诞生地,我深切地感受到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留下无数先辈的牺牲与努力。我想成为优秀的志愿者讲解员,为新时代尽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