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渐退,浙江慈溪上林湖畔,雨过天青,山峰叠翠,水色悠然,我来此地寻探千年青瓷越窑“秘色瓷”之奥秘……
唐人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是赞美越窑青瓷温润如玉的釉质,传说中的秘色瓷是五代吴越国王钱镠规定越窑专烧的贡瓷。“秘色”二字,陶瓷专家认为:从釉料配方、上釉、烧制过程都保密的瓷器,就叫秘色瓷。1987年4月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内发现13件用纸包在一起的青瓷被《衣物账》碑注明为:“瓷秘色椀(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碟)子共六枚”。这些秘色瓷碧如春水,黄若古玉,琳珑似冰,这是世界上发现有碑文记载证实的最早、最精美的宫廷瓷器。2017年,考古专家在上林湖越窑遗址出土一件瓷质匣钵上发现:“罗湖师秘色椀(碗)”六个字,“秘色椀”三个字则与法门寺地宫衣物账上的文字完全相同。
说到秘色瓷,1980年,上海江阴路花鸟市场有个卖兰花的浙江老乡带来几只口沿微损的青瓷小碟,小碗,釉色青碧如冰,据说是在慈溪上林湖一带山里农民耕田时捡到的,这样的残碗破碟,谁也不喜欢,我看蛮好玩,10元买了一只青瓷小碟,一只淡黄釉小碗,有人说是龙泉窑旧物,我秘藏到现在,后来有人看了开玩笑说,哎呀,这是秘色瓷呀,真是这样,那我“捡漏”得宝啦!
在上林湖畔,导游说:“上林湖水库一带已经发现越窑遗址115处,这里的窑火从东汉开始,经历六朝、隋、唐、五代、北宋,直到南宋才停止了燃烧,被上林湖水淹没的底下还有留存着许许多多残片,每到秋冬湖水降落,行走在岸边,你可以看到湖泥里层层叠叠的青瓷匣钵、瓷片、残件,像一页页青瓷历史书页展开,这一座露天青瓷博物馆守望着这一片青山绿水。上林湖区地下秘藏的每一片瓷片都是国家的文物,不能随便捡拾”。
我们在上林湖后司岙唐宋古窑址看见依山而建的砖坯砌成的龙窑,有窑门、窑头、窑尾排烟室,窑里尚存着各类匣钵、垫圈与支烧具。上林湖越窑遗址博物馆里陈列出土唐宋时期青瓷包括碗、盘、碟、罐、盆、洗、执壶、瓶、盏、盒、炉等器物。对于匣钵,古陶瓷专家沈岳明认为“正是这些釉封瓷质匣钵,烧时用釉密封放在匣钵里的秘色瓷胎在强还原气氛中烧成,冷却时阻止了匣外氧气的进入,釉色还原好,烧出了青绿如玉色泽的‘秘色瓷”。
我站在上林湖边,眼前,一湖碧水,水色莹透,就像秘色瓷那神秘的“如冰”、“类玉”的“湖水青”釉色。仿佛看到,唐宋时期,载着刚刚出窑的上林湖越窑青瓷器物装上乌篷船从这里起航,转载到明州港(宁波)的海船扬帆出海,飘起一条海上“青瓷之路”连接着两大洋,三大洲的青瓷贸易的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