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0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张五十五年前的录取通知
吕怡然
  吕怡然

  就“触微”的年头看,也算是微信的“忠粉”了。可是因眼力不济,精力有限,平时仅在微信的“主页”上浏览,一对一地收发信息,几乎不进朋友圈去溜达,更不在那里吭声,所以也未体味过朋友圈的魅力和威力。孰料,近日一不小心领教了朋友圈的厉害。

  当年,父亲为我们兄妹四人各做了一套“人生档案”,从出生伊始到上学读书期间的单据、凭证、成绩单、奖状等等都原生态地收藏,分别装入每人的档案袋。数十年几经搬迁,散失了不少,但还是有如今堪称文物的史料留存下来。前些日子,在家里的“断舍离”工程中,偶然发现我1964年考入复兴中学时的录取通知和报到须知。半个多世纪前的这两张不过三指宽、粗糙泛黄的小纸条,令我唏嘘不已,决定在当年我们新生入学报到的同一天,在微信群里让老同学们分享。

  8月11日一早,我把两张“文物”发布在同学群里——各位老同学:还记得吗?1964年8月11日,即55年前的今天,我们依循这张“须知”,手执这张“通知”,喜滋滋地走进复兴,从此开启了我们的中学生活,从此结下了我们的世纪之缘。

  如今,我们早已从当年的“中一新生”成为“奔七长者”。面对这粗糙泛黄,堪称文物级的纸片,会有恍若隔世之感吗?又会有怎样的“思绪万千”?

  突然想到,何不同时在朋友圈里显摆一下?于是便信手放了进去,写了一句:五十五年前的今天成了中学生!

  几乎没有时差,第一批“点赞”瞬间闪出。不多久,微信上的“发现”亮出几个红点,提示新信息已达100+,进去一瞧,吓了一跳,一百几十个朋友纷至沓来!这些熟悉而有几分生疏的面孔,人头济济,一齐发言。嗬,那么多疏于联络的朋友,在关注偶尔现身的我,不由莫名地感动。借用几句话说朋友圈:我看,或者不看,他们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发,或者不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当然,我晒出的“录取通知”是大家的聚焦点,除了一个个点赞,还留言评论,惊叹连连:刻蜡纸印的,文物咯!太有纪念意义了!没想到保存得那么好!绝对有文物价值,尤其品相还如此好!绝对应该进复兴中学校史馆!当年手写刻蜡纸的字多漂亮规范啊,这才是真正受尊敬的老师!

  现在的学生大概难以想象,一所“市重点”,录取通知竟做得这么寒碜,而刻写蜡纸的老师把每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当年拿到这通知时,似乎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过了半世纪来看,却令人慨叹。我们的老班长周文强,对学校的情况如数家珍,他的微信提供了历史背景:“通知”纸张的简朴,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而隽美秀丽的仿宋体字,反映了复兴中学教师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业务素质。我猜想那笔迹出自总务科汤莲塘老师之手,我们那时的测验卷子大多由汤老师刻印,后来打印的是曹虎国老师。落款印章是繁体字,我想一定是延续着以前,一脉相承……

  感悟与启迪,或许就是文物的价值之一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专版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12-13
九秋风露越窑开
一张五十五年前的录取通知
永远的普罗旺斯
赤豆刨冰
康巴汉子(水彩画)
当年流行“年历片”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一张五十五年前的录取通知 2019-09-02 2 2019年09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