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样本采集数据研发平台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单位联合业界权威专家倡议组建的新平台,主要依托操作流程,构建标准体系;明确分类标准,规范设备设施;定期定点统计,研发数据价值;融合创新思路,逐步推广实施。垃圾分类样本采集数据研发平台将作为今年本市开展垃圾分类以及明年全国46个重点城市启动垃圾分类工作的行业对标交流平台,率先在相关领域首次推出的样本模式。
记者来到位于校园东北部的“湿垃圾减量预处理体验中心”,看到这里分为生化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以及科普多功能厅三大空间。占地约70多平方米的处理系统“胃口”不小,每天可以“吃”掉食堂湿垃圾约500公斤。24小时里通过微生物菌群对湿垃圾分解,分解出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水、油和少量粉状固体物,水通过城市污水管道排放。油可以制作生物柴油等,固体物可以作为肥料种绿植。经第三方检测,湿垃圾减量率可达90%到95%之间,9月起可实现湿垃圾不出校园的“零清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