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实在在提升“一网通办”体验度,数据质量是关键。上海大数据中心技术部门,全面深入开展“一网通办”质量数据调研,对当前质量数据采集来源、采集标准、反馈情况等状态进行仔细排摸,形成了质量数据情况分析表和质量数据路径图。同时,统筹“一网通办”质量数据采集渠道,优化完善数据标签体系,细化数据分类的颗粒度,进一步清晰问题指向,增强问题分析的量化与深度。
“一网通办”好用不好用,企业群众最有发言权。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同步,上海市大数据中心7月20日上线试运行“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好差评”功能。自上线以来,全市评价数量超过两万条。同时,中心还于6月5日面向广大企业和群众正式推出“千万市民来找茬”活动,实现与用户的直接对话。
民心民意,数据说话。在数据体现民心民意的过程中,中心找到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和工作整改努力的方向,通过建设统一受理平台,优化事项接入模式,扩大政务服务事项接入范围,稳步提升政务服务网办比率,更好地改进政务服务,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
目前,“一网通办”工作在全市共有1944个办理点,2万余名工作人员,对接49个行政部门和1674项相关事项。针对门户网站建设,上海大数据中心在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统一总客服、统一公共支付和统一物流快递4个方面发力,解决政务服务多头受理的问题,实现从“找部门”到“找政府”的转变,从这个角度改进服务体验,提高用户的办理率。
离开门户网站,移动版“一网通办”随身行。在移动端的设计完善上,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下足功夫。据市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中心通过拓展移动端接入事项范围,全面优化改版升级“随申办市民云”APP页面,通过频道整体改版,加强端口统一管理,不仅实现了信息预填,还有导引式填报办事指南。据悉,今年年底,“一网通办”移动端小程序也将上线运行。从随身办,到随时办,“一网通办”在市民中的存在感越刷越强。随着品牌影响力和参与度日益增强,“一网通办”的金招牌越来越闪亮。本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