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梨花深处月饼香
张锦渭
  张锦渭

  清朝乾嘉年间一个春天,诗人兼美食家袁枚路过吴江,吟诵:“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花津。”说的就是吴江黎里古镇。

  在古镇还未形成时,这里就是一片美丽水乡。春天,镇南水岸阡陌,开满无边无际的梨花,因此人们亲切地把这里称为“梨花里”。因为靠近粮食集散地平望,黎里市镇的繁华,一度超过了吴江县城,还诞生了许多美食,月饼就是其中之一。

  初秋时节,我漫步在古镇大街小巷上,黎川河两旁的明清建筑、廊棚、石板路、古桥横跨黎川两岸,各色美食一一展现在眼前。只见一家沿街的商店前排着长长的队伍。走近一看是游客和居民在排队购买月饼和糕点。我向店内一位老人问起情况:他自我介绍说是店经理名叫袁小春,他说店铺生产的糕点及月饼已列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店虽不起眼,历史却很悠久,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当时,黎里旁边的芦墟镇,有个落第秀才黄渭阳和表兄袁生官合作创建了生禄斋点心店。不久乾隆皇帝第五次下江南到达芦墟,当地官员备茶点款待乾隆,茶点中就有生禄斋生产的月饼,其特点是色香味俱全,皮薄均匀,馅甜而不腻,入口松、回味无穷,乾隆吃了赞不绝口,好吃好吃。从此生禄斋生产的月饼就成为清朝皇室的贡品。

  每年农历七月中旬,生禄斋都要精心制作一千只月饼,分装在四只竹笼里,上覆黄缎盖子,写上“进京茶点”字样,装上快船运至吴江县衙,吴江知县则派专人随船陪同进京贡给皇室。

  清咸丰年间,明代思想家,吴江人袁了凡九世孙袁召龄与生禄斋黄老板后裔黄宝书在上海外洋街合股开设生禄斋上海分店。

  1956年,生禄斋被合并为公私合营芦墟糖烟酒商店,后改为国营。当时,袁了凡的后代袁金林和袁小春都在糕点门市部工作,后来由于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百年老字号生禄斋歇业关门了。袁小春到了另一家企业工作。

  十多年前袁小春离开单位。2007年他在吴江芦墟重开生禄斋。2014年他又在黎里古镇新开袁记生禄斋传统糕点门市部,生产月饼有百果、玫瑰、椒盐、豆沙四个品种,分大中小三种规格。馅儿用桂圆肉、红绿瓜、芝麻、糖桂皮、赤豆沙、玫瑰、桂花等,均用手工制作经烘烤而成。

  袁记生禄斋还生产百果糕、栗酥、芝麻片、酥糖、核桃糕、米糕、麻饼等,深受江、浙、沪一带市民的青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34届年会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专版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家装专版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5版: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新民法谭
   第A21版:新民法谭
   第A22版: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乐活年华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好奇和偏方
等酸葡萄酸黄瓜掉下来(漫画)
穿堂的老人
耐闲
心送
弘一法师墨宝
梨花深处月饼香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梨花深处月饼香 2019-09-06 2 2019年09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