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经成为垃圾的塑料来讲,塑料垃圾减量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减少塑料垃圾的堆场量和焚烧量;反过来讲,就是增加塑料垃圾的回收率。二、用新的、可生物降解的包装和充垫材料代替塑料。
据悉,欧洲的塑料垃圾循环量为5000万吨,而且每年还要增加8%;而到目前为止,欧洲的塑料回收工业只生产200万吨再生塑料(塑料颗粒),40%的塑料垃圾是烧掉的,有三分之一的塑料垃圾是倒在堆场的。和玻璃瓶、金属等不一样(它们只要分选、清洗和熔化即可),塑料垃圾的回收很复杂,大部分塑料垃圾实际上是各种塑料的混合物,每一种塑料需要独特的工艺加以处理;再说塑料垃圾往往很脏,经常和别的物质结合在一起,比如一个酸奶杯,杯体是塑料做的,杯盖却是铝箔做的。有鉴于此,奥地利弗雷马公司的两位发明家克劳斯·法伊希丁格和曼弗雷德·哈克尔决心献身于塑料回收和再生事业,用新的方法改变现状。
第一步是很重要的基础:把所有和铝箔附着在一起的物质——液体、脏物、颜料去除。为此用气流喷射塑料垃圾,同时塑料被碎成小颗粒,接着进行混合、加热、干燥和压缩。除异味系统也是回收装置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人们普遍使用塑料作为各种产品的包装材料和充垫材料——塑料垃圾的第二个来源。不妨先说说两个美国发明家——埃伯·拜尔和加文·麦金太尔的故事:拜尔年轻时在父亲的农庄里看到,从糖槭树生产糖浆时,用来烧火的槭树短枝经常和真菌的地下“乱根”粘缠在一起。看久了,他产生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用真菌代替塑料,为什么不用糖槭树分泌的甜液将真菌替代物粘结成各种形状的包装材料呢?”于是,拜尔约他的大学同学麦金太尔一起在家中的厨房里做起实验和研究来。
由于经验不足、可借鉴的东西不多,早期的生物包装材料不太普及,没有引起广泛响应。时至今日,生物包装材料的生产已经大为专业化。作为原料,根据包装材料的不同特点,可以采用棉花的棉铃皮、残余的玉米棒子(玉米轴)或大麻植株的残剩部分。植物原料先进行消毒,接着也可以掺一些真菌(采集真菌,而不是地下“乱根”),约有450种真菌适合于作包装材料,在一个生长器皿里,由于不同的真菌有着不同的特点,可通过各种组合试验包装材料的性能特点(因为此时尚处于任意变形阶段)。最后混合材料尚需在室温下放置4至6天,而真菌正好趁此机会将一部分垃圾降解掉。
生产这样的包装材料,能耗只占塑料包装材料的八分之一至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