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海之滨到西陲边疆,从上海舞台到敦煌“娘家”,两个上海重量级艺术院团,不约而同在中秋月圆之前,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艺演出,送抵西北内陆,也都是“丝绸之路”沿线。一家,是拥有140年历史的亚洲首家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一家,是代表上海独有的乡音——上海沪剧院。前者,是以交响乐慰问当地百姓和上海援疆干部;后者,则把沪剧《敦煌女儿》送到敦煌,让“敦煌女儿”樊锦诗感觉“娘家来了人”……
艺术最能传递情感,乡音最是动人。在建设祖国的进程中,颇有一批上海好男儿、上海好女儿奔赴八方,支援各地。本报资深记者唐宁新作《归去来兮》开篇,就聚焦了电影导演王小帅——他在5个月大的时候,被母亲抱上了火车,在贵阳新添寨度过了十三载冬春。他母亲邓美慈,是我国第一台潜艇潜望镜研制人员。王小帅的父亲王家驹作为家属随迁,就此退出上海戏剧学院的讲台。如今,王小帅以十年殚尽竭虑,编导出三部以三线建设为背景的系列电影《青红》《我11》和《闯入者》……艺术也是时代的烙印,以文字、音符、影像等方式,融入历史长河记忆,回响于祖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