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我在大同中学任教初中语文。我经常在课堂上用五六分钟时间,让一位学生上讲台“海阔天空自由谈”,说说自己经历的趣事;然后我再与大家作些简评。
有一次小陆同学讲了他的“神玩”——养蚂蚁。他把院子里的一大群蚂蚁“乔迁”到一个铺着沙土的大玻璃瓶里,开始饶有兴致地观察。他看到上百只工蚁齐心协力辛勤劳作,半天工夫就把土块的缝隙改建成了隧道……几天以后,他看到蚂蚁们造好了一个“地下宫殿”,竟然还有蚁王的“寝宫”、蚁蛹的“幼儿园”、堆着面包屑和死虫的“粮仓”……可是有一天,小陆不小心往瓶里多加了点水,蚁巢闹水灾啦!几只大兵蚁急忙簇拥着蚁王最先爬上高坡,工蚁们急忙带着幼蚁和粮食撤离灾区。不一会儿塌方了,重灾区的“海拔”足足下降了一二厘米……全班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拍手称好。
课后我找小陆聊天,并鼓励他把这“养蚁事件”写成作文。语文本来就是小陆的弱项,写作更是“软肋”;可这次他积极性超高,还多次主动找我求教,不厌其烦地修改文章。最后他把文章的题目定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还是日记体的。后来有个机会,我把小陆的作文推荐给一个全国范围的中学生征文活动。他居然得了一等奖,而我也以辅导老师的身份获得了一张荣誉证书哩!
事后,我了解到小陆是个“奇葩”:他会把青蛙扔进学校的游泳池,说是要看它的蛙泳技能;他还会爬到树顶去掏鸟窝,说是要抚养小鸟……班主任老师经常收到有关他的“投诉”,不少老师对这个“调皮蛋”、“闯祸坯”都很头疼。然而我也了解到,他制作过兔子、麻雀、蝴蝶等十几种小东东的标本,是区少年科技站老师的“得意门生”,他养的信鸽还得过市里的二等奖……
我默默思考着: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类“特殊学生”呢?当时正好《人民教育》搞了一个全国性的“红烛杯”散文大赛。我以小陆为原型写了一篇文章参赛,提出了我的思考和呼吁。不料喜从天降,我也荣获了一等奖……
三十年过去了,我早已退休,而小陆已在大洋彼岸。如今面对这两张获奖证书,我在心里默默地对小陆说一声迟到的“谢谢”。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其实“高徒”也会出“名师”。道理很简单,教师在教育学生、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同时在汲取养分,提升自我,学生的成才会造就老师的成功,教育是双赢的事业呀。